第三百四十三章 运河明珠(2 / 2)

加入书签

正要走时,这才发现了“我来也!”三字,及那一朵梅花押。吴之亭看后,哑然失笑,说道:“这放火之人,必是熟读三言二拍了!”

汪三江作此记号之时,乃是出自一番恶作剧,但他不知他看过的“我来也”与“怪侠一枝梅”的电视剧,故事原本就出自凌濛初的三言二拍,因此也就想不到这吴之亭的论断了。

吴之亭走了一番过场之后,便带领着大小衙役匆匆回衙,而将此案写成文书,汇报了上去。

这日,天朗气清,艳阳初升之际,汪三江便命人开始修葺这“西子贤邻”的三进院落,而准备成立杭州公司之事。

又过了几日杭州公司开业的消息便随着城南的大火而传遍了诺大的杭州城。等到六月十九日这天,杭州公司正式开业之际,不但那钱塘一带的茶商,丝绸商全都前来捧场,就连富春江一带的桐庐,富阳府也有不少商贾带着茶叶,生丝而来。

汪三江等人便按照高价收购,这自然就引起了大商人的不满,而汪三江又借机将那舟山本岛成立证券交易中心一事散布了出去。因此一些大商人又看到了希望,而不再与杭州公司搞商贸大战,转而回笼资金,而静待证券交易中心的开业。

而那些豪商巨贾则见杭州公司收购货物的价格虽然比市价高上一些,但也不是没有利润可赚,便也跟着调整了收购的价格,又在杭州公司订购了不少东夏货物,准备大赚一把。

汪三江,袁小英,姜敏,林月月四人将杭州之事安排好之后,便留下了数十个定海公司的员工,而带着其余人员往那嘉兴古城而去。

从江南运河拱宸桥之下出发,汪三江等只见运河上舟楫往来,两岸又风景如画,运河清波荡漾,两艘盖伦船不知穿过了多少高耸的拱桥,沿线多有小镇,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运河便仿佛一条玉带将一座座小镇给穿插了起来。

运河近岸处多有荷花,而此时正是六月下旬时节,气候使然,那绿的满目盎然,而红的如佳人酡颜一般醉人。

盖伦船桅高而帆大,那航速远出硬帆平底船只不知多少,汪三江一行自日出之时出发,不到傍晚便抵达嘉兴古城。

嘉兴处江河湖海交汇之处,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四周湖泊遍布而江河纵横,自古便为繁华富庶之地。此地东临大海,南倚钱塘,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又兼得江南运河穿城而过,又与松江,湖州,余杭,姑苏为邻,地处名称大镇交汇之处,而商贸往来亦非一日,稻米三熟,而遍植桑葚,富庶非自今日而上承吴越春秋之霸业。

隋唐之时,有俗语云“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因而美誉为鱼米之乡,自宋元以降,此地商品经济异常繁荣,丝绸行销南北,运至海外,又有谚语云“收不完的西塘纱。”故而赞之以丝绸之府。

船舶抛锚扯帆之际,汪三江等人极目远眺,只见这水乡平原一望而无际,那远离湖泊河汊之处,尽是郁郁青青的桑树毗邻水面之处,皆是金灿灿的大块稻田,而湖泊之上,多有渔家驾一叶扁舟,采菱而捕鱼。

汪三江顷耳细听,便有渔歌隐隐传来,或互答,或独唱。放眼一瞧,只见运河上多有无帆小舟,那船家摇着双橹,有的满载着一船菱角,那菱角绿的可爱,而船夫脸上笑的灿烂,也有那载着一船的蚕茧,白的晶莹剔透,而船夫脸上满是喜悦。

袁小英则见两岸皆是大块大块的石头砌筑的堤岸,那巨石打磨的方方正正的,不知是几时砌筑在此的,处处严丝合缝,而处处苔痕上又青苔青青绿绿,岸上便是邻水人家,而开着各色店铺,留着几步宽的小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