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衢山岛之盐田(2 / 2)

加入书签

汪三江听二人谈起了这盐业,便笑着说道:“小英有所不知。这盐铁之利,自古便由朝廷经营,谓之盐铁专营。乃为朝廷主要税赋之所系,其成本之低,售价之高非是任何行业所能比的。

朝廷虽设严酷之律法森森而禁止民间制盐贩盐,然其售价之高往往令人迷失心智,所以往来不乏铤而走险者。

从地方大员到中枢部院,莫不有人参与其中自绿林好汉至地方泼皮也多有人坠入私盐行业之中。

在大明一些偏远之地,这盐价之高,更是超乎常人之想象,而盐商也不愿运盐前去贩卖。是故偏远之地之人多黑牙烂嘴者,乃是无盐可吃而已芒硝代替之故。

我东夏自崛起黑龙江流域以来,便将这盐业作为民生之本而经营,虽有精盐厂无数,然不取重税。故东夏之精盐极为便宜,不到大明各地的百分之一,故而便有不良商人从民间收集东夏之精盐而走私与大明等国。

又因为这盐乃是大明市舶司严禁输入之物品,东夏资政院为了两国邦交长久,便制定了严厉的盐法,规定东夏之盐只由十方集团专营,而严厉打击向大明私下输送者。

纵使如此,这贩卖东夏私盐进入大明市场者,也是屡禁不止。几欲摧毁了大明盐法而使盐税不能足额征集。内阁六部无不苛责东夏,多亏了十方集团北京公司的李存真从中斡旋,才不至于大明兴师问罪而重议海禁。”

汪三江这一番话娓娓道来,听得袁小英目瞪口呆,惊讶的说道:“原来这小小的盐粒竟然关乎历代王朝之兴衰,历代国家之强盛。这小小的盐粒竟然关乎四民生机,幸而东夏虽设盐厂而不图厚利,才有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之昌盛。”

姜敏听后,也是获益良多,她在不断的点头之间进入了深思。

这盐厂乃是衢山岛上的次要产业。按照东夏两院及定海总督衙门之部署,衢山一岛,主要产业还是水泥与玻璃产业。其所需要的石灰石,石英砂等矿产,本岛皆有出产,而纯碱等主要添加原料皆要从永宁城调派而来。

汪三江三人在盐田附近盘桓了一二个时辰。这才往正在兴建之中的水泥厂与玻璃厂而去。一路眼见百舸云集,正有各种建材从永宁等地泊来。

此处水深,虽然港口还在兴建之中,但也能停泊大海船了,码头上前来卸货的工人们比比皆是,他们挽着裤脚与袖口,露着古铜色的皮肤,喊着嘹亮的号子也此起彼伏,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水泥厂与玻璃厂也由十方集团提供技术,工人,再由大明各地及东夏四处巨商斥以巨资,兴建而成。又大多承包给了第三建筑公司,由其承建。

游览之间,已是一轮红日当头的中午时分,汪三江三人从环海马路上边走边看,见一切工程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意料之内,从而很是欣慰。又见马路两侧遍布的工地间隙中,有着三五个帐篷搭建的饭馆,茶棚之物,便在此处用了午餐。

午饭结束之后,三人又沿着马路往东而去,在古树掩映之下的人行道上走了七十步,又遇见了那徐小倩姐姐的公爹刘员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