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朱由检得知张献忠复反(二)(2 / 2)

加入书签

洪承畴当然清楚这“四隅六正十面张”之策乃是杨嗣昌的大手笔,功成则杨嗣昌名垂天下,简在帝心功败则杨嗣昌必须承担靡费天下之后果。

老奸巨猾的洪承畴想着,以目下形势而论,朱由检对他曾主持的西北剿贼事宜还算满意,就算逃脱了李自成等一十骑,但数十万流寇悉数被斩杀,不说赫赫战功,但也是放眼天下,少有人能匹敌。而熊文灿主持的东南剿寇事宜,可谓满盘皆输。

这“四隅六正十面张”之策总体来看算是功过相抵,成于西北而失之于东南,便心生一计而奏道:“吾皇明鉴,这剿贼事宜,一者要惩处畏敌不前的总兵参将,二者要许以高官厚禄与能用之将帅,非是人臣之极不能担此重任。”

杨嗣昌听后知道这是洪承畴在含沙射影地举荐他去剿贼,也知道洪承畴的心思。无非就是当自己南下平贼而功败垂成之时,这内阁首辅之位便轮到了他洪承畴而已。

杨嗣昌见洪承畴此言奏来,便又如老僧入定一般,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又见皇上听洪承畴之言后,一双龙目紧紧的盯着自己,那目光是那么的热烈,充满了期盼,便再也坐不住了,一直勇于任事的他急忙走到御案之前,跪下奏道:“臣请督师中原,剿灭流寇,还郎朗之乾坤,使大明复归于太平年岁。”

朱由检听后好不兴奋,他又走上前去,将杨嗣昌再次搀扶了起来,说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先生父子皆为大明忠臣,朕深知之。先生毛遂自荐,大有令尊之遗风,令朕心甚慰,就赐先生以内阁首辅之身而督师于东南,西北,中原各地,赐尚方剑而选贤举能,督师平寇!”

听朱由检之言,杨嗣昌很是兴奋,因为如此任命,就相当于湖广,四川,河南,陕西,山西等半数地方文武官员全归自己节制,如此以来这平寇之事岂不是又多了几分胜算。

洪承畴听朱由检给杨嗣昌这么大的权利,想着杨嗣昌此次南下,必有大功而很是后悔,就听杨嗣昌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平身,赐坐!”

卢象升听后,上前奏道:“新军未成,依臣之见,不若还以湖广,河南,陕西,四川之兵马前去剿贼。”

“以卢爱卿所奏。”

杨嗣昌听这君臣奏对,想道东夏军队十分犀利,又奏道:“城请陛下传旨与宁德长公主,使东夏派来大军襄助剿贼事宜。”

杨嗣昌此言一出,朱由检三人皆沉默了下来。朱由检想道:“据高阳伯孙承宗禀报,皇妹已然成为了东夏国主,然则不似大权在握,而受制于东夏两院。这诏书是该发呢,还是不该发呢。

假若诏书一到,则东夏大军便前来襄助剿贼,便是幸事,也说明东夏诚乃大明藩属而若诏书一下,则如石沉大海,或是东夏两院虚与委蛇,岂不是致皇妹于两难之境,而说明东夏早蓄有不臣之心,有那问鼎中原之祸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