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复兴四策(二)(2 / 2)

加入书签

如今之事,首在富民,其次练兵。而富民之策,又首在吏治。吏治不清,则神州尽为虎狼之官员,百姓皆为砧板之鱼肉。

富民之策其次在轻徭薄赋,与民生息。而内外战端频开,所需饷银日趋浩大,要想与民生息,还得从东夏国着想,开源节流,才不致使府库亏空。

眼下九边之军皆世代军户,作战极为精明,非晓以大义便能鼓舞三军之气,唯有金银财物才能使其死战矣!而朝廷虽有百万大军,所能恃者不过关宁,宣大,陕西之秦兵。

所以练兵当为国之大计,择精锐之士成为新军,选一二懂得军务之臣,主持此事,则不出三年,则朝廷新军便成,一扫往日糜烂之风气,为吾皇南征北战,则流寇可平,东掳可灭,东夏可抚!”

杨嗣昌一通长篇大论娓娓道来,说完之后看着朱由检,等待皇帝之言。正在御案前深思的朱由检这才回过神来。

朱由检听后说道:“先生之言皆是良策,朕总结为三条,先生看可否妥当。一曰富民,富民之策有二,其一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其二在于整饬吏治,吏治清民自富足。二曰练兵,练兵之策亦有二,一曰将帅必知兵,二曰以精锐之士成军。”

杨嗣昌见朱由检总结的十分到位,说道:“虽为两策,但也能说为四策。其一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则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自灭其二在于整饬吏治,吏治清n事,兵事并举其三在于练兵,新军一成则大明雄踞神州,东掳,东夏之流自不敢兴风作浪其三在于与东夏行权宜之计,致使沿海广开市舶司,以泊税充作国用。四策并举,则大明复兴之日不远矣!”

杨嗣昌这般说来,朱由检更加明白,听后高兴地说道:“先生复兴四策实乃谋国之言,朕不胜欣喜,先生可将此复兴四策写成条呈,待孙承宗等献俘阙下事毕,朕与六部堂官,内阁辅臣及三军主帅一并商讨!”

“臣尊旨!”

“拟一道旨意,内阁票拟之后,交于司礼监披红用玺,尽快发往高阳,让孙承宗等押解阿巴泰,豪格,杜度等火速来京,献俘于阙下!”

“遵旨!”

“三军犒赏之事也应尽快落实!”

“各地勤王之军之犒赏,祖宗皆有成例在先,唯独东夏之兵没有先例,犒赏之事臣不能定夺,还请陛下圣裁!”

“此事,朕自有安排,爱卿就不要插手了。”

杨嗣昌见朱由检如此道来,便不再说话,从皇极殿的玻璃窗户望去,见已是金乌西坠,马上暮色四合的傍晚时分了。对着朱由检行了三跪九拜大礼陛辞之后,便离开了。

杨嗣昌离开之后,一个小太监前来询问,要不要传膳。朱由检心情极好,便说道:“送到坤宁宫吧!朕要与皇后一起用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