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重光制造要有滚烫的心(2 / 2)

加入书签

胡一亭笑道:“一步步来,我也不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以后有机会我让吴桐从丰田重金挖个生产经理过来,让日本人来刺激刺激你们,给你们开拓一下思路。”

伍恒远笑道:“这当然好,我这就记下来。”

胡一亭点头:“生产效率提高是制造业的头等大事,向管理要效率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办到的,要很深入的研究才行,这方面我们国家有鞍钢宪法,你们要好好学习。”

胡一亭记得华创就曾从丰田聘了个退休的副总裁来帮助他们提高精益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刚才才有这番话,而丰田的精益制造思路,其实是脱胎于我国1960年在太祖号召下推行的鞍钢宪法。

伍恒远是这里年纪最大的,对鞍钢宪法有些印象:“胡总你是说两参一改三结合?”

胡一亭道:“对,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

朱军掏出口袋里的工作簿开始记录。

胡一亭道:“我们重光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国内属于最高一档,在湖山更是第一流的,刨去福利单说到手工资,比卷烟厂这样的利税大户还高。

所以我们更要发掘一线工人的智慧,选择其中头脑灵活有才干的进行提拔,让他们参与车间管理,和技术骨干一起讨论解决生产中不合理的各种劳动力浪费,改革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制度。

人是有大脑的智慧生物,不要把工人简单粗暴的当成机械来用,他们尽管知识层面上不如我们的技术人员,但在生产层面上积累的经验比我们坐办公室的人多得多,他们在生产劳动中会得到很多启发和灵感,有很多智慧和创意,你们要把工人里最好的那部分人给吸收进管理队伍,这样才能提升生产效率。”

朱军连连点头:“胡总,我记住了,回头我就立刻组织人员进行研究。”

胡一亭道:“必须不断摸索,这个工作是长期的,不能停止的,每一种新产品、新生产设备进入车间,都是一次生产效率的提升过程,这条路是无止境的。

只要我们能把生产效率提上来,把浪费给压下去,节约出来的成本就完全可以给工人发更高的工资,从而令他们有更高的工作热情,还可以用来送工人进入我们新办的重光大学进修,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将来可以适应更高层面的岗位,让他们大有作为,大有前途。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坚持下去,我们重光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

当初我对王总说过,我们搞重光的目的就是想要创办一个世界上最好的企业。

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呢?在我眼里,那就是技术一流,效率一流,报酬一流!

如何达到这三个一流?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到管理先进!理念先进!

这两个先进里面包含了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要让劳动者有尊严,有前途,有希望。

因为只有人,才是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

人是活的,所以人的力量是可变的,机器和技术是死的,把活的人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来,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层次!

我之前让大家学习墒减理论,你们应该已经牢牢记住了吧?”

朱军连忙点头:“我都背下来了!鲁道夫克劳修斯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定义了熵!自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的!在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作功。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

胡一亭重重挥着手,“对!就是这样!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同样的规律!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距离管理者越远,温度就越来越低!管理效能就越来越差!逐步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

要想避免熵增,就要不断把热量从低处抽到高处,再次传导下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热循环,才不至于出现熵死!出现热寂!

所以我们要从工人里提拔那些滚烫发热的优秀人才,在重光大学里加以培养,这就好比是高温加热,让他们进一步变得滚烫起来,再把他们放在高一层次的岗位上参与生产管理,让他们把热量传导下去。

以此类推,所有岗位都是如此,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走人!我们重光要永远保持一颗滚烫的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