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抗洪(三)(1 / 2)

加入书签

玄德年间二十六年,农历六月十二。

先回顾上回十二那天,慕晨上午回京之后,赶紧与他的父王商讨解决抗洪之事。

景王府办公书房内

“父王,孩儿见京郊常青村一夜之间就涨了洪水,近期本未下雨的常青村,突遭洪水袭村,这已经应验了国师的预测。父王可有何打算?”慕晨有些忧虑地问道,他认为姜还是老的辣,先听取一下父亲的对策。

在书房内来回渡步的景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听到儿子在问自己。于是又走到公务桌案旁的太师椅上坐下。

“晨儿你也坐,你向来身子弱,这里又没有外人,在父王这里就不必如此拘于礼数!”景王落座后,又对慕晨唤道。

慕晨坐下后,景王便拿出一张地理图平铺在桌案上,这是大汉王朝京城附近的地理位置的标志图。

景王一手焦虑地抚着额头思考着,一手很有节奏的不停地敲击着案桌。

京城皇城脚下有护城河,所以暂时不用担心灾情会波及到京城城内,但是有关怎样治水,又如何安置受灾人口,这是个问题,倘若受灾地区的人员没有安排好,如果灾情严重的话,洪水毁了百姓的家园,那么可能会有很多流民往四处奔走以求生存,不用说,京城乃天子脚下,到时肯定会有很多人往这里来避难。

倘若流民全都汇集到京城的话,若不法分子钻空子趁机搞破坏的话,隐藏在国内外不曾被发现的外族暗桩,再做点什么手脚,到时边境可就不太好过了,那时苦的还是百姓!外族之人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不得不防!

景王也想过开挖河道,修堤岸,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若时间耽搁的久了,洪水淤积,后果恐不堪设想。

想出办法,后又被自己推翻,景王无奈地叹口气,问道——“晨儿,你对此事件可有何想法?”

慕晨看向景王回到:“回父王,孩儿不才,可能我所想到的,父王您也已经想到了。我的想法是,把河道两岸修建起来,让洪水不至于直接殃及百姓,先把上游修高堤岸,同时在下游深挖河道,等河道挖深加宽之后,又在上游放闸泄洪!”

景王点点头,一语道出其关键所在问题——“你的想法是不错,可又该如何完成,时间不可拖长了,拖长了对百姓的生存便是一大威胁,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慕晨想了想,点点头,觉得是这个理,可是又不能什么都不做就坐以待毙吧!

不知道慕晨想到了什么,抬起头,眼睛里精光一闪而过,然后对视着景王道:“孩儿想到一法,修堤岸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可若按照这个方法来做,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你说与为父听听!好与不好,容后再议,有法子总比没法子强!”景王亲切鼓励道。

“儿的想法是,若按照平常那样直接用泥土砂石肯定是来不及的,况且时间不等人,新修的堤岸来不及等到它变干变硬,可能直接就会被洪水冲毁!所以我想,组织人手赶紧做结实的大麻布袋子,然后装上泥土封好,再把装好的泥土用来加高堤岸,这样可能会好一些!”慕晨一字一句道。

“嗯,好!这个方法值得一试!”景王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笑容。

十二下午,在上午退过早朝后,那些官员回家吃过午饭,后又被急匆匆地催着去上朝。原因是,因为洪水已经袭击了临着清河县的两个村落,都殃及到了京郊常青村了。

这里由于通讯不发达,没有先进的电话,只能靠人力来传递消息,或者借助鸟类传送消息,比如常见的飞鸽传书。

皇帝在接收到消息后,命令大臣赶紧来上朝,做为臣子的也不敢耽搁,生怕来迟了惹怒龙颜,就算带病也要上朝,除非得了传染疾病,或者病入膏肓不能说话了,不然就算躺着也要抬来,除非经过皇帝允许告老还乡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