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福轻于羽A(2 / 2)

加入书签

但外公的平静安详,更四体散发的那种彻底的松驰,脸上呈现的那种意足的神情,慧能却是铭刻在心了。

难道真如妈妈所说,外公无苦撒手,是尘缘已了福报西天,安享极乐去了?

果真如此,活着的至亲,还真可于中减少减轻点儿悲苦,增添些慰藉了……

自觉不自觉的,人与至亲至爱阴阳两隔之际,那三世因果,人天去处,西天极乐等等美好愿望更情怀的种子便悄然入心,悄然植根,悄然萌芽了吧?

慧能于此虽是有省,但极度的困乏,还是令他很快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不过,他却因此进入了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非常梦境……

七十一唉……

安葬了父亲。

送走了哥哥一家子。

春去夏来秋又到,天开始有些凉意了。

没了父亲和他的学童,若大的宅院,显得格外的冷清。

操劳惯了的李筱芸不仅倍感寂寞,且内里的思念之苦,更添了沉沉的愁闷,总觉时光特别的长,日子过得特别的慢……

这期间,哥嫂好几次托人来信,还是希望早去南海定居。

慧能于之,当然不太上心了

而她自己,似乎更是不愿离开这故乡故土和老屋子。

因为,这里不仅有母亲的依稀温暖,父亲的难忘慈爱时时围绕,更有行瑫刻骨铭心的身影声音处处相伴

她甚至连想都不敢想,若是离开了这一切,那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可她也清楚,要是自己那一天也突然走了,像父亲一样没任何一点儿征兆,留下慧能孤零零的没个依傍,那也是她更加不愿接受的。

因此,她虽暂时没有答应哥嫂的请求,可也一直没有拒绝哥嫂的用心,只眼下她实在有些难取难舍罢了。

今天一早,慧能刚刚上山,李筱芸又接到哥哥托人带来的书信。

上面除言她们的住所一应都完全妥当之外,还特别告诉说嫂子给慧能在南海提了一门亲事。

说姑娘是嫂子一个远房侄女,比慧能小一岁,不仅生得清秀可人,且性格脾气好得没挑了。

更为难得的,是姑娘一家在听了慧能的一些故事后,不但没有觉着不可理解,反是更加动心放心了。

这与之前试探别家姑娘的反应,太不一样了,说这或许就是俩人俩家难得的因缘吧……

这一消息,太叫李筱芸动心了!

整整一个上午,她都在为这事儿既兴奋,又怀疑,当然更有一些七上八下的忧虑了~~

姑娘真那么好吗?

姑娘的父母更姑娘真能理解和接受我们慧能的生活态度吗?

她有些不敢相信,可她不能怀疑自己的哥嫂吧……

姑娘的父母作为过来人,或许懂得适性舒怀与平顺快乐才是人难得的生活真义更闺女一生最为可靠的依托。

但对条件那么好,选择余地那么大的一姑娘家来说,这就有些难为人了……

自己也是女人,应是了解女人的吧?

这样的姑娘,这样的缘分,果如来信所说,那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呢……

为了慧能,为了这么好的姑娘,行瑫和父亲如若在世,也一定不会有半点儿迟疑的吧?

当然,她最为犯难的,还是儿子的心思和志意她压根儿就有些吃不透、拿不准更亦无法做主……

哥哥年初回南海之前,就慧能的情况,与她进行了一次交心的长谈。

因此,先不说慧能的天性更后天的养成;

也不问慧能为什么决心离开南海回返家山;

仅就人还没完全走出失去亲亲外公的伤悲心境而言,此时去提南海亲事更因此远离有归有寄的龙山,怎么想恐怕都不是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话题,况慧能的年岁还不满十七呢?

怎么办?

怎么才能叫慧能不出意外先答应去南海?

李筱芸心想,只要慧能去了南海,见了这么好的姑娘,这么好的人家,那么善于反思的他,一定没道理不于之分外珍惜的吧?

可话怎么开口,又有什么充分理由更十足的把握呢?

李筱芸还从未这么费过脑子呢。

要是行瑫还在该多好啊。

要是父亲还在该多好啊。

想着想着,李筱芸又有些格外的伤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