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4章 小气(2 / 2)

加入书签

他想告诉正暗自得意的林一,沈采苡不喜欢那样的生活,但这话,却只能再心底过一过,不能诉之于口。

燕王已经因为他们之前关系有所不喜,他若再多嘴多舌,自以为比燕王更懂沈采苡心思、并让燕王知道,他所做的、认为是对沈采苡敬重信任的举动,其实沈采苡并不喜欢……

燕王乃是天皇贵胄,怕是没有无法忍受自己的好心,被人当了驴肝肺。

方承嘉本就很注意,不想因为自己给沈采苡带来麻烦,今天也是如此,悄然咽下心中想法,沉吟片刻之后,方承嘉与林一说道:“此次事了,季霖本也是要改名换姓遣往他处的当差,并不会多呆京城,燕王殿下实不必担心此事。”

当日随着卫家纨绔子前去秦楼的狐朋狗友,不止一个,季霖虽然是引诱教唆卫家纨绔子去秦楼之人,但因为这纨绔子日常就爱寻欢作乐,季霖的引诱之举并不起眼。

等事后,给季霖弄个醉酒落入水坑身亡的结局,便可把他遣往外地,但让季霖投效燕王,那是不可能的,。

林一还想说话,方承嘉抬手制止他。

都说居移气养移体,方承嘉如今入缉事处,身居高位,惯于发号施令,身上文质彬彬的书生气犹在,谦和文雅亦不曾缺少,但也多了三分上位者气势。

说话做事更见果断。

倒让林一下意识闭嘴。

“林侍卫,此事不可更改,但燕王殿下大可放心。”方承嘉向林一保证,“此事一了,我便送季霖离开。”

林一还能怎么办,办事不力,他只能苦着脸战战兢兢到燕王面前请罪。

却不想,燕王只是“嗯”了一声,便轻飘飘放过了他,林一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好说话的人是燕王。

燕王嫌弃看了林一一眼,“说话做事无半点稳妥之处,罚俸三月。”

诶,不是,他怎么不稳妥了?不稳妥燕王您会重用我么?林一觉得特别冤枉,然而,燕王乃是主上,他只能委委屈屈咽下。

至于俸禄,得,最后还是罚了的,林一已经不在乎了。

等林一坐在自己位置上,半晌后,他忽然回味过来,他去了这么一趟,看似半点用没有,事情一点都没做成,可是,他在方承嘉面前,狠狠吹了一波燕王与沈六姑娘相处融洽、夫唱妇随啊。

难道这才是燕王的目的?

林一看了一眼燕王,觉得他应该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但……

若他只是下意识觉得事情会这么发现,所以就把他打发过去了呢?

林一觉得自己需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主上,他冷静了一会儿,询问燕王:“殿下,那该如何给沈六姑娘回信?”

“本王已经回过,只说季霖本就乃是卫家子身边狗腿,被暗卫利诱后,引了卫家子去秦楼,不日便会被送出京城。”燕王轻描淡写回了林一。

什么!已经回过了!什么时候的事情!他怎么不知道!这事情不应该是他来办么!谁抢了他的饭碗!

燕王难得说这么长一句话,但林一一点都不觉得受宠若惊。

他只觉得胸闷憋屈、心中满是愤懑,又拔凉拔凉的。

燕王跟着沈六姑娘学坏了,把他派去和方承嘉交涉,自己却偷偷摸摸回了信。

完全把他当傻子耍!

这会儿,林一迫切想念高伟彪,希望来个人也被燕王消遣一下,他才能平衡。

沈采苡不知道自己的简单一句询问,坑得林一憋闷又委屈,她得了燕王回信之后,便把此事放在了一边,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怕季霖是什么要紧人物,所以才问一声的。

既然无关紧要,那便不需再关注。

三日后,应牧和卫家纨绔子的争端,也在大理寺的干预下,有了结果。

应牧伤重不治身亡,无法判刑,就判了应牧手下,存心报复、毒害卫家子的罪名。

这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的事情,燕王和方承嘉也传了情报给沈采苡,隆安帝已经在追查高城应牧等暗里的事情,而缉事处,把整理好的消息,已经上呈隆安帝。

正在等待隆安帝的反应。

此事隆安帝正翻看缉事处上呈的折子,喜怒不于形色,帝王威压去不曾减少半分。

若别人,自然会恭恭敬敬地等待隆安帝示下,其间少不得因为此事涉及皇子甚至可能涉及夺嫡而战战兢兢、冷汗淋漓。

锦丰郡王却自在的很,虽然不敢如同在家那般放肆地跷二郎腿,却也忍不住想抖抖腿。

隆安帝斥责过多次,已经再不想理他了,只把经常幼时教他礼仪的师傅在心底骂个狗血淋头。

这会儿隆安帝没有在心底暗骂教导锦丰郡王礼仪的师傅,他沉沉看过折子之后,让锦丰郡王出去,传唤六皇子来见他。

锦丰郡王出门之后,眼中闪过笑意,方承嘉确实是把事情查的详尽,但方承嘉不懂隆安帝的心。

隆安帝并不怕自己的皇子争斗除了燕王他反而还在坐山观虎斗。

想要得天下、坐帝位,便得有本事,连兄弟都争不过,如何能争得过蛮夷与天下众人。

因此,隆安帝对皇子之间的争斗,是放纵又约束的。

三皇子势大,隆安帝便偏袒六皇子一些,给予六皇子成长时间,看他与三皇子之间,谁更厉害一些。

而隆安帝对九皇子,也是悉心培养,看他与两位哥哥比,谁更出众。

所以隆安帝想看到的,不是完全的真相,而是

加以修饰后的真相、能确保六皇子不受太大牵连的真相。

方承嘉……在揣摩圣意方面,还是差了一些,不过,方承嘉本就未曾多与隆安帝接触过,不懂帝心也是正常,等他日后能经常伴君了,总会懂的。

锦丰郡王一点都不因为方承嘉的这点失误而感到失望。

见着远远应召而来的六皇子,锦丰郡王很好心情地与他打招呼,“六弟,来见皇叔啊,去吧,他正等着你呢。”

锦丰郡王的高兴,六皇子着实感受不到。

他这会儿很紧张。

六皇子在高城死后,立即便与杨德妃商议过,如何才能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撇清最少不能让人抓到实质性证据。

他之前还觉得高城立即出宫处理首尾的做法很不错,但高城死后引来的麻烦,让六皇子心底,恨不能把高城鞭尸后喂野狗,心底不知道暗骂了多少声蠢货。

他佯装自己根本不知道高城出宫,还因为对方未曾回宫,而疑惑让人寻找的事情来,努力营造出一种“高城打着六皇子旗号,在外面认了义子,坏事做绝,但其实六皇子并不知情”的样子。

至于别人认为,真相乃是六皇子授意高城收下应牧,为他办事,六皇子却也管不着了。

他只能尽量撇清,并在知晓真相的“第一时间”,便跪在隆安帝面前请罪,悔恨不已地自责“御下不严,以至于让身边太监狐假虎威、祸害百姓”。

隆安帝当时并未说什么,只让他回来,这种做法,比得一顿训斥,更让六皇子害怕。

六皇子很早就懂的,训斥你,代表还对你抱有希望,不训斥,几乎等于被放弃。

这种猜测,让他忐忑,但他又清楚的知道,隆安帝不可能这么早就放弃他。

很矛盾的想法,但却是六皇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刚刚听隆安帝再次宣召,六皇子心底紧张无比,面上半点不敢露,如今见着锦丰郡王,六皇子绷紧的神经一时间难以放松,竟然呆了片刻,才反应过来,与锦丰郡王见礼寒暄两句,才去觐见隆安帝。

而之后的发展,让六皇子喜出望外。

缉事处和隆安帝手下的其他暗卫,都并未查出高城乃是受他指使,也未查出应牧收刮的不义之财的去向。

因此他们都上了折子,说那些钱财,并未到六皇子手中,觉得高城乃是自己贪婪,非是受六皇子指使。

把六皇子给摘了出来。

此刻,六皇子听着隆安帝严厉的斥责,心却渐渐安稳了此番斥责虽然严厉,但明显,隆安帝并未动真怒,只是要求他以后须得严厉约束宫人,不得再有此事发生。

六皇子急忙摆出羞惭模样,“儿臣知错了,儿臣愧对父皇教诲、愧对百姓奉养,父皇莫要生气了。”

他一番忏悔,让隆安帝面上厉色逐渐消散,但还是严厉警告了他,同时也给了他惩罚,要他安置好那些被应牧祸害的百姓之后,关禁闭三月。

这惩罚,真的是很轻了。

六皇子叩谢过后,回到自己寝殿,面上露出笑容,这一关过得还算是顺利。

这会儿,他忽然又有些惋惜起来,其实高城和应牧还是很得力的,竟然能把事情操作的滴水不漏,让隆安帝都为查出钱款去向。

是个人才,死了着实可惜。

应牧嚣张跋扈,不知收敛固然肯很,可三皇子损他人手,更是可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