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颁奖(2更)(2 / 2)

加入书签

主持人的话音刚刚落下,毫无意外的,全场一片哗然,显然,对于这个消息,不知情的人一时还消化不了。

主持人像是早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反应似的,也不着急,就静静等待着大家消化这个消息,然后对身侧的出口看了一眼,“那么,有请我们最后一次特等奖获得者叶凉夕上台领奖。”

叶凉夕在后台的时候,也是首次知道这个消息,事实上她自己也还没有消化得了,但是,听到支持人叫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她还是很快就出来了。

支持人站在台上对她招手,“来,恭喜凉夕,这边,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叶凉夕接过话筒,对着台下居功,再抬头的时候,很快就找到了隐匿在人群背后的某个熟悉的身影,她浅浅一笑,“大家好,我是叶凉夕。”

然后站在支持人的身边,主持人这才反应过来她的自我介绍已经完毕了,不由得失笑,“果然艺术家都是出人意料的,刚刚宁攸让人连连意外,现在叶凉夕也不遑多让,接下来,我可要小心了。”

他幽默的话语,惹得台下的众人轰然笑出声,不过视线却齐齐都放在叶凉夕的身上,似乎对于这个能拿到特等奖的女孩充满了好奇,她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头长长的马尾垂在身后,如同一个邻家的小姑娘一般,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支持人很快就道,“我知道大家对叶凉夕充满了好奇,不光是大家,评委会的老师们在看到叶凉夕的作品的时候,也对作画的人充满了好奇。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为特等奖,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艺术是个广阔的海洋,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那么,是什么样的作品,能让来自不同地方,感受不同艺术文化熏陶的评委会们一致决定将它当做本次美术组最高的赞扬?”

随着主持人话音落下,背后的大屏幕上,很快就出现了叶凉夕的作品。

是一组四幅的作品。

然而,作品一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引起的强烈反应,比刚才支持人说这是最后一个特等奖还要强烈。

甚至有的观众已经站起来,显然情绪有些激动。

支持人做了一个安抚的手势,回头看了一眼屏幕上的四组画,准确的说,应该是四组波纹,笑得有些无奈,“我就知道大家在看到这几幅画的时候,反应是这样的,事实上,我自己看到的时候,反应也是这样的,但是,它为什么是特等奖呢,下面,我们有请评委组的组长为大家解惑。”

主持人话音落下,台下的评委席,很快就走上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他接过话筒,站在叶凉夕几步远的地方,似乎就近打量叶凉夕,然后才面向观众缓缓开口,“我一直在想,画出这样的作品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对着这四幅画想了几天,最后发现,还是想不出来。”

老评委是国内美术界的元老了,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极大的分量,“但是,刚刚见到这个小姑娘的时候,我还是感到很意外,我想,即便不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女孩,也不该是这样安静乖巧、温婉清丽的模样。”

老评委的每一句话都很慢,每一个字,都带着意外和无奈,他说,“我活到七十三岁了,这辈子,见过的画作不知道有多少,自然也见过比这四幅画画得更好,技术更加纯熟的作品,甚至,拿出现下美术界任何一个大师的作品,这四幅画,都是不够看的,但是,它何以成为特等奖,在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前,我想先问一下这四幅画的作者,在画画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老评委说完,就转头看向叶凉夕。

叶凉夕似乎并不紧张,只是微微一笑,“这个问题,在我交上作品的时候,我的老师也问过我,当时,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在这个浮夸的年代,环游世界、甚至追寻伟大事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留心身旁发生的微小奇迹却很难,我觉得,是晨曦、花朵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琐细事物,构成了世界的美丽。”

老评委一愣,然后,果然笑了,“这就是答案。”

显然,底下还有很多听不懂的人,老评委很有耐心地解释,“这四幅波纹,描画的真的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甚至没有主题,没有明确的情感色彩,不是人物,也不是大而化之的风景和静物,画面的颜色,只有深浅不一的蓝色、黑色、灰色和白色,在色彩的情感认知里,这是压抑、暴怒、忧郁的颜色,但是,大家看到这几幅画的时候,心情是如何的?”

“显然,并不是我所说的压抑和暴怒,反而是一股恬淡的温馨、扑面而来的清新,东方和西方对于美的感受和认知,就是在这一点,叶凉夕在画作中对光影的处理,颜料恰到好处的运用、大胆的笔法,别出心栽的设置,将西方的写实和东方的含蓄美并存,它有印象派的隽永,同样也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光怪陆离,在这一届的比赛中,从千千万万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如果说,十九世纪的梵高,他的《星空》被世人认可的时候打开油画界一扇新窗,那么,我认为,叶凉夕这几幅画,无异于创造了另一种刚柔并济的美。”

老评委的话一说完,全场悄然安静下来。

然后,是纷纷议论的声音,最后,许许多多的人都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叶凉夕见到这个情形,轻呼了一口气,但是,对于老评委对自己作品的凭借,也实在有些意外。

老评委在很多人的掌声中,将特等奖的奖杯亲自颁到了叶凉夕的手上,笑起来好像很是和蔼,“小姑娘,好好努力呀。”

疑惑渐渐瓦解,台上又热闹了起来。

底下的几个评委,也纷纷向叶凉夕提问,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看着屏幕上的作品,问叶凉夕,“从这几幅作品中,我似乎看到了舒湮的痕迹。”

叶凉夕也不隐瞒,淡淡一笑,“多谢评委老师,在完成这四幅画之前,我先前曾有一段时间,一直在看舒湮大师早期的作品,而在没有交上这四幅画之前,实不相瞒,我当时处于**颈期间,但直到看到了舒湮大师早期的作品,方才对绘画的对象,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提问的评为老师似乎有些意外,“哦,可否说一说。”

叶凉夕微微一笑,“笔为眼、为心,画里有音,画外有声,颜料是有生命的,当你拿起笔,创造的不是作品,而是一个值得被自己珍惜与呵护的生命。”

提问的评为老师一愣,而后很是赞赏地点点头,坐了下来。

坐在他旁边的评为是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女人,她直接站起来,用英文提问叶凉夕,“请问,你如何看待艺术对于美的表达?”

主持人似乎怕叶凉夕听不懂评委的这一句英文,正要开口解释,结果,他还没有开口,叶凉夕便握着话筒,用流利的英文回答评委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做解释,事实上,这也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观点之一,‘人所能经历最美的事物,就是神秘,神秘是一切艺术与科学的源头。无识于神秘,无法感受奇妙且充满敬畏的人,只是行尸走肉,眼睛未曾张开。洞察生命的神秘并心生敬畏,正是宗教的起源。世上有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以最高的智慧和最耀眼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人的感官理智只能掌握皮毛。知道这一点,拥有这样的感觉,正是信仰的核心。’”

她话一落下,提问的评为就对她竖起了大拇指,愉悦地赞扬了一句,“这是我听到过的最漂亮的答案。”

与此同时,观众席中,也发出了热烈而一致的掌声。

傅景湛隐匿在上万观众的后面,低调地隐藏在会场的灯光照耀不到的地方,看着全场的镁光灯都映照在小姑娘的身上,眼里的温柔,几乎要流溢出来。

这一次,所有的目光和焦点都放在他的女孩的身上,她就那样站在舞台上,自信、从容、优雅而淡定,即便面对着上万人的会场和资历不知大了多少的评委老师,仍旧游刃有余,可以出口成章。

他的小女孩,已经在慢慢蜕变,慢慢长大,从当年那个在打雷的黑夜哭得像个泪人的小姑娘,变成了现在被所有的目光聚焦着也仍旧措置裕如,如鱼得水。

傅景湛知道,将来,她一定会站得比现在更高,一个小小的全国青少年美展的特等奖算什么,总有一天,她的女孩,会站在许多人都未曾到达的高度,体会到这世间别人不能体会到的成功,成为她所言的,很好很好,再也不会有人比她更好的人。

------题外话------

不知道为什么,写这一章,到后面的时候,就是有种想哭的感觉啊,难道我在为傅公子感受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慰藉感?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