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语言魅力之“称谓”(1 / 2)

加入书签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沟通障碍。swisen.com

杨籽体会到这一点。

虽然目前短时间内,工作生活中,杨籽还没有碰到什么大的沟通问题,但是杨籽下决心要了解广东话,学习广东话,会说广东话;如果真的很难学;不会说,最起码也要能听懂一点。

到哪里学?目前廖叔就是最好的老师。

廖叔普通话说得很好,是公司的老员工。为人处世稳重;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看得出见多识广,有一定的学识。

廖叔也不太多说话,但对杨籽问询或请教什么问题时,除非他不知道,如果知道,一定会准确、详细的告诉杨籽。

如果不问,他也不会主动教杨籽什么;当然后来共事久了,更加了解信任后;廖叔开始主动教杨籽很多东西,并且有时候还会手把手的教。

注意!是“手把手”教。

廖叔目前应该很欣赏杨籽,至少不反感。这一点,杨籽当代理队长的第三天,就能感觉到。

杨籽更是尊重廖叔、旺叔两个老人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本地人。

杨籽想了解、学习东西的时候,都会说“廖叔,我请教您一个问题,或者我请教您一下”。这样的说话方式其他保安员不多。

“廖叔!我请教您一下:你的普通话怎么说这么好?”

“我接触你们北方人多了、接触久了,就慢慢会说了。我女儿也做生意的,开饭店,客人都是北方人多,我有时候也去帮忙,不说不行的。”

“我们那时候的东莞县,是农业大县,很穷的,这十多年才慢慢变好!”

“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读书少,就是现在本地学校老师上课也用白话;也见不到北方人,哪学得到普通话?”

“看电视也看本地台,或者本港台,不看新闻联播。很多人本地人,普通话听都听不懂。”

“廖叔!请教您:庞小姐为什么老叫我阿杨……”

廖叔于是告诉杨籽:

这确定是广东的称谓习惯;中国人注重礼节,很多时候或场合觉得直呼其名不妥。

广东人喜欢在比自己职务低、年龄小的人名前面加个“阿”字,如果,三字名,最后的字拗口,就选中间字,中间字若排除,就选姓;比如叫“廖广东”的人,首选称呼“阿东”,其次“阿广”,如果这两个叫起来不顺口,就只能叫“阿廖”了。“杨籽”首选“阿籽”,叫起来拗口,只能选择“阿杨”了。

小朋友或小辈,习惯在名字尾字加“仔”,或“女”,如“华仔”,女孩如“娟女”;

职位或年龄辈分高于自己的,就叫“东哥”、“梅姐”、“旺叔”、“廖姨”、“张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