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北疆军报(今日起三更)(2 / 2)

加入书签

呆了好一晌,他才问:“陈相何在?”

刘侍郎回奏:“陈相得报后,立即召集五部尚书侍郎及管部阁臣,共商良策。因阁臣众议纷纭,事不能速定,方斗胆特派臣闯宫求见,向陛下禀报。搅和了御筵,臣死罪!”

皇帝不耐烦地摆摆手说:“什么罪不罪的不要再说。那什么‘事不能速定’,什么意思?边兵反叛,便须迎头痛剿,有什么不能定夺的?”

刘侍郎奏道:“相国的意思也是立即调集东西两地兵马,火速驰援,先守住子余关,待将来厚集兵力,再徐图恢复。

“京城一线,为我朝根本,大军不可轻出。刻下应以浚濠缮墙,防御为主,等形势渐明,再前进突击,扫平凶顽。”

两句话就把内外轻重说得一清二楚,言简意赅。这说明在外紧张地运筹帷幄的老相国不是个吃素的,而这刘子峦也不是唯唯诺诺的迂腐官僚,办事头脑精明着呢!

皇帝听了,两眼张了张,把桌子一拍道:“着啊,就是这么办,还议什么?这班老朽,就喜欢坐而论道,一点点事你驳我诘,闹个没完!”

刘侍郎连称陛下圣明,微臣这就回去,传达陛下口谕。说完见皇帝没有什么话,就再度三拜九叩,然后跟着沈雷退下台阶。

皇帝迅速表态应付了眼前局面,心里却乱了起来。

孙济是谁?就是他的亲侄子。

他自己是十六岁那年,刚封授武平王不久,当皇帝的十九岁的亲哥哥病死,无子继位,只好将大位传了给他。然而嫂子已经有了身孕,到期产下一子,便是孙济。

他念哥哥传位之恩,一向对这个侄子关爱有加,从小封王,大了又命他接出母亲,分宫另住。

到了二十岁,有人奏说:他若留在京城,对太子是根肉刺。这话有理。为求两便,自己便让他徙封北部,坐镇一方,也算为国家立点安邦定国的功劳,将来好当辅政的近支亲王,与国同休。

谁知最后竟闹出这么个结果!

出现这样的情况,酒宴已进行不下去。他闹心地看看众人,随口说了声:“撤了吧!”便即起身。

嫔妃们也纷纷站起。都知道皇帝心情不好,谁也不敢再多一句嘴。

只有太监头子巴公公,耳尖心也明,当时不好说,这时却要追究一下,便大声问:“方才是谁传报说:下面有北疆军报的?”

台上足有一百多人,听他追查,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他要干什么。边报传来,总得有人告诉呀,不是有责任传令的,谁会揽这个闲事?

但这一次巴公公可没糊涂,果然,过了一会儿,一个声音瓮声瓮气地承认:“是小的报告的!”

众人一看,原来是个乐工。都惊讶得合不拢嘴了。

“老万!”白思孟和小蒋都惊呼一声,心想,你这是为什么?夜猫子进宅,要你当乌鸦嘴?你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谢谢了!昨日呼吁支持,收藏立刻有所增加。不食言,今日起每日三更。支持再增,则更新再增。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