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2)

加入书签

在数十个科室,近百名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成功在死亡边缘救回了23条生命。

脱下带血的无菌服,宋喻明贴身的工作服和白大褂已经黏在一起了,就连夹在胸前口袋里的纸都能拧出水来。

然而抢救只是第一步,重度烧伤病人的休克期,更是一环比一环凶险。

就在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前台的护士跑了过来:“血液中心打电话说,血浆的库存告急了。”

“这么快就用完了?”

“这次的事故太严重了,初步估计就有两百人受伤,那点存量根本不够用。”

“我们这里还有两位熊猫血患者,能保障吗?”

“剩得不多了,在向其他城市申请支援,血液中心说一有消息会立刻通知我们。”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几句,还没有从紧张的情绪里缓过来,又开始为下一个问题发愁。

烧伤病人失去皮肤的保护,体液就像开闸的水龙头,需要不断地通过输液补充。

临床上补液公式,胶体大多采用的是血浆。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从入院到手术结束,至少需要上万毫升的血。

血制品的筛选又非常严格,一千毫升的血浆,可能就要8~10个献血者。因此每逢大型事故,缺血永远是没法避免的问题。

就算现在号召市民献血,从采血化验到制备,至少也要两天时间。烧伤48小时是补液的关键时期,病人一小时都等不起。

宋喻明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走到每一张床前,把补液量核算了一遍。

“明天一天,我们医院大概还需要6万血浆。”他把计算结果汇报给了吴梅,“包括4500毫升rh阴性血。”

吴梅点了点头,看他脸色不太好,提议说:“小宋,要不你去休息一会?别太着急了。”

“我先补抢救记录。”宋喻明全然没有睡意。等遇难者家属赶来后,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与此同时,申城上方空域。

“东方5320,申城雷达识别了,保持高度4800。”今晚的进近管制室是江听然值班,半小时前他刚接到电话,看到这个航班号,问道,“东方5320,证实一下,你们的飞机上有血浆?”

“证实,”程向黎答道,“有五千毫升稀有血型血浆,用于支援申城的爆炸事故。”

“我接到通知优先保障你们的航班。”江听然开始指挥辖区内的飞机,“春秋8932,保持高度4200,航向280。”

“南方8212,上高度5800,动作快一点。”

“国航1866,保持高度3900,右转航向120。”

“南方8212,联系申城区调135.75,再见。”

“南方3595,减速到160,联系明桥塔台118.1,再见。”

……

江听然连着发布了十几条指令,看着雷达图上的航路,确认安全后,给程向黎的飞机打开了绿色通道:“东方5320,下高度3000,修正海压1024。”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