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圈套(2 / 2)

加入书签

周墉又在屏风后等了半天,兴许是担心他一个人坐着无聊,万梦年提着茶壶和糕点进来,与他相对而坐。

“万近侍,殿下这是何意?”

万梦年给他斟满茶杯,抬眼笑道,“周管家是文大人信得过的人。”

他话里有话,周墉琢磨了一番,心道太子身边的这位仆从也是个人精。

正当他准备细问几句,屋门再度被推开。

“殿下,苏将军带到。”

锦珊说的是“带到”而不是“求见”,间接印证了萧鸾玉对苏亭山的到来早有所料。

苏亭山也不是个蠢笨的,再看到萧鸾玉靠在床头、气定神闲的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

只是碍于两人明面的君臣身份,他还是装作耐心地询问一句,“殿下若是有要事召见,末将必定前来。何必欺骗众人,闹得黎城沸沸扬扬?”

“我不以性命安危来骗你,难道写一首诗就能请来苏将军上门品鉴?”

苏亭山深知她颇具心计,不敢轻易顺着她的话,只能以劝导的口吻回应,“无论如何也不该用如此大事撒谎。”

萧鸾玉轻笑出声,实在令人琢磨不透她的心思。

“苏将军说的在理,只是我不这么做,又该以何事请动您?将军对诗词歌赋不感兴趣,民生百事也有文大人处理得井井有条。”

她未等苏亭山接话,直接挑明了缘由,“思来想去,最近能让您皱起眉头的,也就只有景城剿匪一事了。可是我对此事不甚了解,恐怕请来了苏将军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苏亭山心下惊愕,面上不动声色地撒谎,“景城有关文书今日已经递送幽篁园,殿下何出此言?”

景城急报走驰道急送至黎城,寻常百姓暂未得知,她又是怎么知道的?

不过,就算她偶然知晓了此事,他也可以撒谎推卸责任,毕竟事成定局,当下她没有机会插手军中事务,日后更加没有可能。

对于他这般无赖的说法,萧鸾玉在萧翎玉身上见多了。

“这么说来,苏将军怀疑我颠倒是非、明知故问?”

“末将不敢。”

“既然不是你的问题,那就是递送文书的士兵从中作梗、拦截密件。”萧鸾玉脸色骤冷,唤来门外的侍从,“来人,速去西营校场,将递送文书的那名士兵押送到我面前。”

“等等。”苏亭山没想到她非要追根问底,连忙拦下姚伍,“太子殿下,此事不过某位属下的一时疏忽,待我回去追查教训一顿就是了,何必将人带到此处?”

萧鸾玉心思回转,打算诈他一回,“这恐怕不是一时疏忽,而是数次犯戒了。”

苏亭山心里有鬼,果然急于辩解,“殿下言重了,军中汉子五大三粗,又没几个识字的,经常弄混了太守府和自家军营的文书,待我回去整理一番,再派人将错漏的文书送达。”

“这么说来,西营军也有紧急事务的文书。”

“都是些日常杂务罢了。”

“杂务文书岂有能耐送到苏大将军的桌上?”萧鸾玉冷笑几声,明明她坐在床上比他矮了两尺,却像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嘲笑他的谎言,“事到如今,到底是谁的嘴里谎话连篇?”

苏亭山猛然醒悟自己落入了她话语里的圈套,不管自己怎么狡辩,她都有机会拆穿他的伪装。

“殿下真是好算计,非要跟我撕破这层纸?”

“将军真是好胆量,怎敢笃定自己做得万无一失?”

两人仿佛针尖对麦芒,让屋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屏风后的周墉更是竖起了耳朵,恨不得连他们的呼吸变化都听个清楚。

没想到表面君臣和睦的太子和苏将军,私底下竟然互相算计、互相提防,这与文大人所想的完全不一样。

此时他终于明白萧鸾玉将他安排在偏房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文耀对他的信任,将她与苏亭山之间的隔阂告诉第三方。

“苏某做事向来尽心尽力,殿下年幼体弱、身体抱恙,还是先静养几年再说。”

他这话的意思就是摊牌了,他不想让她插手太多军政之事。

若是萧鸾玉确实年幼无知也就罢了,只能任他摆布,可是她偏生聪明得很,不愿意再等这所谓的几年。

“苏将军说的‘几年’是五年,还是七年?”她忽然咬重了语调,眉尾上扬,尽是嘲弄之意,“可惜你满口谎言,我哪敢信你半句。”

苏亭山被她堵得气结,又顾忌姚伍还在房中,他既不能说些难听的话,也不能痛痛快快骂她的真名。

“既然殿下如此执着于文书之事,末将马上回去整理检查,再将遗漏的文书亲自送到幽篁园。殿下再不相信,大可请太守府的文员到场比对官印。”

这话听着像是服软,其实还是嘴硬。

萧鸾玉握了握拳头,倘若她手里有兵权,任苏亭山如何狡辩也别想踏出这道门。

如今她只是徒有名声的太子,确实不能把人逼急了。

“将军通明事理,自然再好不过。姚伍,送客。”

等到苏亭山一脸阴沉地离开,万梦年这才抬手示意,“请周管家劳驾回府。”

周墉应声跟着他离开萧鸾玉的院子,正在心里思考如何向文耀讲清楚这事,转眼发现万梦年也上了马车。

“这是何意?”

万梦年的假笑愈发自然,“殿下信任我,当然要多做些实事。”

言下之意,萧鸾玉相信他,而不相信周墉,所以派他跟随去往太守府,权当是监督周墉如何转述今日所闻之事。

周墉打了个冷颤,如此周全的计策竟然是从一位小姑娘的脑子里想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