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90节(2 / 2)

加入书签

说着,程子安站起了身,拱手深深作揖下去:“拜托两位了。”

王相说不出什么心情,赶紧起身避让,回了半礼。

何相与王相一样,心里滋味万千。当年的郑相,在大牢之中的明相,他们两人在结党营私上,远超他们做正事的本事。

若非当年有程子安的帮助,他这辈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也就做到了头。

何相紧随王相起身,深深作揖下去,还了一礼。

王相斜着何相的动作,一时没有做声。

程子安与他们说了些吏部的事情,尤其是章尚书要致仕,工部尚书的接任人选,要听从章尚书的建议。虽先前与圣上提过,程子安还是托付给了王相何相,多一重保障,一定不能被那些朝臣官员搅黄了。

何相咦了声,不解问道:“你是工部出身的官员,工部的尚书,你应当比谁都关心,有你在,谁能搅黄了这件事?”

程子安道:“大周各地的码头,我琢磨了舆图,已经有了大致的打算,有几个不缺定的地方,我打算亲自去走一趟。在京城只看账目,听从各州府的奏报,肯定不如亲眼所见。这一趟出去,早的话,过年前能回京,晚的话,就要到明年了。”

王相惊讶了下,道:“夏秋收赋税时你都不在,户部岂不是得乱了套?”

程子安道:“王相放心,账目在,粮食在,库银在,户部乱不了套。无论底下的州府,还是户部的那些人敢动手脚,正好自投罗网,秋后算账也不迟。”

何相紧皱着眉头,道:“要是需要紧急赈济,向户部请款无人做主,岂不是耽误了大事?”

程子安笑道:“关于紧急赈济等事,我会做好安排。户部的办事规矩,就是以紧急且重要为先,重要次之,非紧急重要排在最后。户部没钱,我出去,是为了开源,这也是紧急且重要之事。说到底,我还是不放心底下的官员。海运之事,利在千秋,基石一定要打好,绝不能由他们糊弄了过去。”

王相听得频频点头,喃喃念道:“紧急,重要......这个法子好。只程尚书,你的紧急重要,可以什么为准?”

程子安义正言辞道:“当然是以民为准。圣上爱民如子,天下百姓,都好比是圣上的骨肉,谁敢伤到圣上的骨肉,那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狡猾!

王相眼角抽搐了下,何相咳了两声,盯着小炉假装忙碌,挥舞着手臂叫唤道:“王相,水滚了,你快冲茶!”

程子安吃了两杯茶,不客气将王相的半罐子新茶,与何相一人分了一半。

王相气得黑着脸将他们赶了出来,“走走走,又吃又拿,以后莫再来了!”

何相与程子安捧着茶叶走出来,萧尚书正好赶来,程子安与他见了礼,见他一脸郁色,施施然离去。

靠着出身血脉定前程的规则,到了后世仍然没打破。

但是,他程子安既然到了大周,就偏不信这个邪,定要狠狠撕开一条缝!

回到户部,程子安唤来方寅,分了一半的新茶给他,再手把手,不厌其烦教他,仔细安排交待了户部接下来的差使。

天色很快暗下来,到了下衙的时辰,程子安将手上的事情一丢,收拾了下就出宫回了府。

暮春时节,正是一年繁花似锦时,锣鼓巷里清幽,饭菜的香气,伴随着花香袭人。

程子安的骡车刚进了门,老林上前帮着莫柱子牵缰绳,他跳下车,就看到程箴背着手在海棠树下转圈,他奔上去,喊道:“阿爹!”

程箴含笑打量着他,道:“回来了?怎么瘦了这么多?”

程子安伸出胳膊举了举,道:“阿爹,没瘦,是变结实了。等下阿娘说我瘦了,阿爹可要替我辩解一二啊。”

程箴笑起来,道:“你阿娘才没功夫管你,囡囡如今真是可爱的时候,你阿娘成日搂着都不肯撒手。”

程子安与程箴一道往正院走去,问道:“囡囡,可是阿乔的女儿?”

程箴说是,绕过影壁,看到崔素娘怀里抱着一个幼童,低头慈爱地在逗着她。

在崔素娘身边,沉默立着一个瘦弱的女子。

程子安大惊,他要仔细辨认,方才认出,几近苍老如枯藤的女子,是当年宁静美好的阿乔!

作者有话说:

第181章181一百八十一章

◎无◎

崔素娘看到程子安,果真如程箴所言那样,高兴归高兴,囡囡好似饿了,在她怀里拱来拱去,开始哼哼唧唧叫嚷,崔素娘就将程子安抛在了脑后,一迭声唤着乳母,带着囡囡去喂奶换尿布。

阿乔也跟着下去了,程箴淡笑不语坐在正屋里,程子安看了他一眼,在他身边坐下,道:“囡囡倒是养得白白胖胖,不过阿乔......阿爹,你们这一趟辛苦了。”

写信说不清楚,程箴想着程子安在京城忙碌辛苦,离得远白担心不提,反正他也能处理,就没多说。

此时,程箴微微叹了口气,“阿乔伤身又伤神,遭遇一连串的变故,她一个弱女子哪承受得住,怀孕时身子就不大好。你大表哥他们平时照顾得也算用心,只她自己过不去,孙仕明又在一旁添乱且不提,陈五来了一次,想要带走囡囡。阿乔伤心害怕过度,一下就病倒了。幸亏我们赶到了青州府,你又升了尚书,陈五再也不敢有所动作,孙仕明消停了下来,现在只一心扑到阿乔身上,想要阿乔下次秋闱时就下场考科举,与你一争高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孙仕明是阿乔的父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俗礼法规矩在此,哪怕他卖了阿乔,也让人无可指责。

这也是程子安先前想到阿乔时,从没想过是她的命运,她不该是如此的命运,而是看似“孝道”,实则是“忠君”礼法的禁锢。

君是人,人有好坏之分,他们不该忠于某个人,而是终于他们的国,忠于这片土地上的万千同胞。

只凭着律法无用,要改变如千千万万阿乔她们的命运,只能改变大周的现状。

天下人不敢说全都吃饱饭,只绝大部分吃得半饱,人的思维方式会跟着改变一二,能多重视些女人,那时跟着推进律法,她们的地位方能真正得到些提高。

程子安已经多年没见到过阿宁,便问道:“阿爹觉着阿宁如何?”

想到以前他进京赶考出事时,程子安还是个蒙童班的学生,他就已经有了主见,独自撑起了程家。程箴沉吟了下,道:“比孙仕明要机灵些,人还算忠厚,就是忠厚过了些,不大通气。他心疼阿乔,却想不出法子,没本事来帮她,只能干着急。唉,我盼着阿宁能考中科举,又盼着他考不中,要是考中了,阿宁以后有了出路,你姨母在天之灵也能放心了。要是考中了,孙仕明恨不得飞黄腾达,阿宁还不得被他害了。”

儿女是债,父母也是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