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61节(2 / 2)

加入书签

程子安加了些大周的时政进去,比单纯引经据典要高明。

且在前面加时政,是为了他后面的扬。

程子安没提自己的抱负,改捧天下读书人的抱负,最终目的,是捧当今圣上。

圣上的贤明措施,方引得天下士子归心,报效朝廷。

加了时政策令,马屁拍得有理有据,文章就显得厚重,不虚浮,投了主考官的胃口。

程子安先写了一遍草稿,再工工整整誊写。

随着天色暗下来,所有人必须交卷。

三年一度的秋闱,正式结束。

考生们出了考场,各种反应精彩纷呈。

有人笑,有人嚎丧,有人念念叨叨,有人目光呆滞,有人淡定自如。

程子安便属于淡定自如这一类,程箴亦差不离。

方寅脸色苍白,忧心忡忡:“我总觉着,策论文章没能写好。”

程子安将考篮一扔,叉腰道:“回去我要啃猪蹄,大口吃肉,再大睡几天!这该死的炒米,我这辈子都不要再吃了!”

“阿爹,将我的书本都拿去卖了,通通卖掉!”

“阿爹,别管我啊!我要睡觉!”

程箴无语,千山跑上前去捡他扔到地上的考篮。

方寅看傻了,回过神后笑了起来,学着他那样将考篮一扔:“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程子安回到乡下,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誓要将考前的辛苦,全部补回来。

终于到了放榜这一日。

程家不见了程子安,急得到处寻找。

程子安在牲畜棚前,一手揪住哞哞叫的牛鼻子,一手拉住驴子的缰绳,神色无比严肃。

“我与阿爹都中举了,听到没有!一门父子双举人!”

“我不但是举人!还是解元!”

“解元是什么,秋闱考试第一名!”

“哈哈哈哈,老子这个学渣,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了第一名!”

“要是你们不知道,花花草草不知道,就是我的失职!”

作者有话说:

注:考试内容以及答题方法规矩,科举进场检查方法,都来自《宋代科举社会》。

第59章59五十九章

◎无◎

热闹喧嚣的庆贺过去,接下来就是准备春闱。

方寅此次秋闱成绩位列中游,名次排在他前面的,除了程子安之外,如程箴都算得上是老考生。

余下其他人已经考过了好几次,年岁大不说,考试经验丰富。

方寅经常来程家,如今他比以前随意了许多,与程子安一样,除了没将腿搭在案桌上,悠闲靠在廊檐下的躺椅里,掰着石榴吃。

“去京城春闱,虽说盘缠有了,我总归是觉着自己还是有诸多不足。要是这一次去没能考中,下次还要重新考秋闱。”

考不中秋闱功名就不做数,春闱汇集了全大周的考生,人才济济。

在府衙班上能取得好成绩的,拿到京城去,差不多是如小鱼虾投入大海。

方寅好不容易取得了举人功名,方大牛原先赁地种,听老张说,方家已经得了二十多亩上等良田。

这些田地都免税,方寅要是三年以后考不中,良田就得交税了。

程子安具体也不清楚,除了田地,方寅家还收了多少贵重贺礼。等田产多了以后,方大牛可会在佃租上,给同村一些方便。

“我最为担心的,便是时政策令这一块。”方寅转头去看程子安,颇为郁闷地道:“你竟然一点都不当回事?”

春闱的考试题目与秋闱差不多,主要差别在时政策令这一块。

让成日埋头苦读的学生谈论天下大事,文笔上佳的,肯定能谈得精彩绝伦。

关键问题就在,仅仅是文章罢了。

程子安当然不太当回事,程箴已经是举人,他不会去参加春闱,赋税这块,程子安就没压力了。

要不是闻山长威胁会与他断绝师生关系,加上程箴的劝说,程子安连春闱都不会去,哪会这么早就开始犯愁。

闻山长说:“若你考中了,就算去穷乡僻壤当个县令,至少能护着一个县的百姓。”

程子安:“呵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