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46节(2 / 2)

加入书签

罗娘子冷冷道:“我是妇道人家不懂,天经地义,这天地究竟是谁,总得要讲道理才是。””

有人道:“那可是圣人言!说了你也不懂。”

罗娘子鄙夷地道:“何麻子,你斗大的字都识一个,我好歹能写自己的名字。你开口闭口圣人言,真是不害臊!”

周围的人哄笑起来,何麻子又气又羞,脸一阵红一阵白。

何麻子的娘子看不下去了,不服输骂道:“姓罗的,你认得几个字就了不起了,还不照样是个泥腿子,没了男人的寡妇!”

罗娘子淬了一口,眉毛一竖,叉腰骂回去:“沈阿花,你有男人,还不如我死了男人过得自在!你嫁进何家,成日做牛做马,当年何家老娘在的时候,连你稀粥里几粒米都要数清楚,饿着肚子下地干活不算,生了个女儿,被嫌弃是赔钱货,连只鸡蛋都不给你吃。你也是女人,是赔钱货,你前后哭了多少次,何家老娘没了还不到一年呢,你莫非都忘光了,真是个贱骨头,记吃不记打!”

妇人嫁人后受到婆婆磋磨的不少,尤其是生了女儿,不受待见者比比皆是。想起当年的苦楚,她们神色黯淡下来,有妇人更是红了眼。

反对的妇人中,有好几人犹豫着,往支持的妇人姑娘中走了过来。

这时,支持的男人中有人上前一步,大声道:“我没读过什么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儿子闺女都是我的亲生骨肉,我舍不得闺女嫁出去。”

其他支持的妇人与姑娘先前没做声,这时壮起胆子,纷纷道:“在娘家做姑娘万般好,嫁人之后反倒吃苦受罪,傻子才要嫁出去。”

“女人能嫁出去,男人为何不能嫁进来?”

反对的人中,有人跳脚怒斥,有人不屑鄙夷。

“孙春桃,你给老子闭嘴,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

“妇人之言!”

“反了,反了,祖宗规矩都要被你们这群人败坏了!”

程子安全神贯注关注着眼前的局面,见他们几方吵得越来越烈,他气沉丹田,用力喊道:“各位先别吵!”

尚未到变声期的孩童,声音穿透力强。尤其程子安站得高,底下吵得不可开交的人,被他的声音盖过,朝他看了过来。

都怪程子安,他弄出这番大阵仗,害得他们家人起了纷争。

程子安迎着他们的愤愤,只当没看见,挠挠头,烦恼无比地道:“哎哟,大过年的,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我们清水村的人向来团结,要是今天的事传出去,还不得惹外人笑话。”

外村闲言碎语不断,有人附和道:“是啊,外面好多村都在笑话我们,说我们坏了祖宗规矩。”

“都怪莫二牛,让我们全村都跟着被说闲话。”

程子安忽略了他们的不满,同样忽略了他们口口声声的祖宗,规矩。

世俗规矩这种事,他能避开,则避开。

一是讲不清楚,二是费尽心思,还不一定能讨得了好,不值得。

“其实呢,莫草儿招婿,不过是莫二叔疼爱女儿,儿女毕竟都是心头肉,辛辛苦苦养大了,哪舍得让女儿离开。其他村里的人吧,疼女儿的有,肯定比不上我们的村。他们笑话我们,才真正好没道理。我们连女儿都疼了,要是娶了儿媳妇进门,还不得当做女儿般疼爱,哪舍得磋磨儿媳妇,各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涉及到了脸面,他们感到程子安的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接连跟着说是。

“我们家从不折腾儿媳妇,他们那些人嘴碎得很,成日东家长西家短,到处搬弄是非。”

“儿女都是自己的骨肉,我们儿女都疼!”

程子安道:“再说了,草儿姐姐招婿,各家的姑娘嫁人,彼此都不相干,由你们自行商议,官府都没规定呢,谁也管不着。外村那些人,更加管不着了,对吧?”

“对啊对啊,官府只管到了年纪有没有成亲,可不管你是嫁人,还是招婿。”

“各家有各家的情况,自己家那摊子事都管不好,还有空盯着别人家。我看呐,外村的那些人,见不得人好,是故意传谣言,想要破坏我们村子的名声。”

程子安振臂疾呼:“我们清水村要团结起来,不要让外人看了笑话去!我们清水村的人都善良,儿女一样疼爱,谁家招婿嫁女,外村人管不着!”

在程子安的鼓动下,大家逐渐变得激奋,大声跟着他呼喊。

程箴怔怔望着眼前的情形,半晌都没能晃过神。

怎地形势突然就变了?

莫草儿招婿的事情呢?

莫草儿一家同样看上去呆愣愣,在大家的高声议论中,不知所措。

闻山长凝神思索,呼喊声太大,他脑子被吵得嗡嗡响,始终理不出个头绪。

程子安见情形差不多了,他双手在身前猛然挥舞,有人看到了他的动作,忙叫身边的人小声些。

声音逐渐停了,程子安笑着拱手,声情并茂地道:“我生在清水村,长在清水村,因为有你们这群开明心善的乡邻,我一辈子都会以此为豪。闻山长来了,他是大儒,一字千金难求。”

他看向闻山长,笑眯眯拱手作揖:“老师,劳烦你给我们村的祠堂,写快匾额如何?”

祠堂?大家听得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清水村乃是杂姓聚居,哪来的祠堂?

程子安笑道:“阿爹打算出些银子,在村北面那块空地处,修建一座和善堂。”

村北面靠近河边的地长满了荆棘,石子多,一直荒废在那里。

程子安与程箴提过此事,村里人出人力帮忙,修两间祠堂,只需要些木料与砖瓦,不过七八两银子就能修得很好。

程子安从辛寄年那里赚到的银子全部拿了出来,这座祠堂,实际是他出的钱。

程箴道:“和善堂并非程家的宗族祠堂,更不属于某家某姓。这座祠堂,里面不敬祖先牌位,只敬天地善心。以后村里人议事,能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之地。我程箴在此许诺,只要我程家在,祠堂由程家修缮,每年再拿出十两银,谁家遭了大灾,遇了急症,可以从中支取一两银子,帮着救救急。虽说杯水车薪,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