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36节(2 / 2)

加入书签

自从受伤之后,所有人都在安慰他。真正关心之人小心翼翼,生怕戳到了他的痛处。想要看笑话之人,说话句句带刺,一刀刀往他痛处上扎。

程箴君子惯了,他是男人,是一家之主,天塌下来,他也要站得端正笔直。

程子安是第一个问他,是否真的有事。

程箴当然会难过,走访京城名医治伤的那些天,是他最焦灼难捱的时候。除了夜夜难以入睡,深夜流泪恸哭自己的际遇。

出仕为官并非他的理想,却只有出仕为官,他才能更好的护住家人。

后来,程箴出了明州府,深切体会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朝廷官员倾轧,程箴认识到,清官难为,君子更难为。

既便出了仕,最后只能如闻山长那样,说得好听是不屑同流合污,说得难听就是受到排挤,再不走,就是不知趣,最后落得个贬谪的下场。

渐渐地,程箴沉郁的心情,恢复了大半。

余下的一部分,便是回到明州府时,他要面对的那些风浪。

进城时,程子安替他奚落夏员外,出了口恶气。

村里的村民,如今服服帖帖。

程箴此刻心情大好,程子安聪慧又不失圆滑,他以后说不定,真能大有所为。

“我没事,程家倒不了,还有你呢。”程箴温和无比地道。

程子安暗中松了口气,一本正经道:“阿爹,其实你可以说有事,没关系。说出来就好了,等你好了之后,你可想过,以后要做什么营生?”

程箴愕然,这小子,这般迫不及待,就要替他指派差使了?

“老子的事情,你少管!”程箴愠怒扬手,作势欲揍程子安。

程子安灵活一躲,笑眯眯道:“阿爹,你可不能闲着。好些人说你的才情过人,完全是虚有其表。阿爹,你要证明给他们看,堵住他们的嘴!”

程箴惊讶了下,道:“你让我再去考举人?”

程子安点头,煞有其事道:“阿爹,朝廷关于科举的规定,我都全部看过了。朝廷规定州府不得送解有疾的举人进京科举,却并无规定,有疾的读书人,不能考举人啊!”

程箴愣了楞,程子安说得没错,朝廷并无这样的规定。主要是考秋闱之人,都是为了考中春闱,出仕为官。

程子安道:“阿爹,你再去考一次举人,考中之后,不录名参加春闱就是。三年之后再考,一次次地考,你的举人功名,就能永远保持住,我们家,就能永远免除赋税了!”

程箴说不出什么心情,半晌后无语地道:“你若将这份聪明用在读书上,早就能成大器了。”

权贵坐拥良田千顷,广厦华服,免除赋税徭役,刑法减等,惠及子孙。穷人一无所有,承担了他们免除的重税,徭役。

岂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程家既然生在清水村,休提兼济天下,忧国忧民,先护着村里百姓一二就好。

程子安道:“阿爹,你别想太多,我成不了大器,只能尽力而为。阿爹,你看你礼都收了,总不能光收礼不做事,村里那些穷苦百姓的佃租,就多靠你了哦!”

作者有话说:

注:关于科举的防舞弊措施与惩罚,来自《宋代科举社会》

第37章37三十七章

◎无◎

程箴未当场回应程子安的提议。

程子安知道他一时接受不了,毕竟他与自己不一样。

经过这段时日的相处,程子安对程箴了解得算是比较深。

其实程箴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与前世的程子安年纪大小差不多,以至于开始时喊阿爹,总是感到很羞耻。

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程箴心怀家国天下,满腔报国志。

程子安去翻程箴的试卷时,看到了朝廷邸报,就随便看了一下,结果令他瞠目结舌。

他以为自己处在相对太平的朝代,事实上并非如此。

明州府富裕,只是大周江南道的一州,这里的百姓相对安居乐业,相对是指明州府的百姓起事比较少见。

大周疆域辽阔,且不提与之接壤的国家,边关经常战乱。十几道州府中,年年都有百姓扯旗造反。

不是活不下去,穷苦百姓哪敢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反朝廷。

大周百姓需要担负的,分别为税,役。

税有粮税,身丁钱,五花八门数不清的各种商税。打个比方,百姓进城卖一篮子鸡蛋,也要交一两个大钱的市坊税。

役则是徭役,兵役,差役。徭役是修城,河道等,一户成年男子二丁抽一,白做工。兵役则是战时募兵,同样是二丁抽一。

差役是交夏秋粮税时,官府的钱粮吏只负责催收,将粮食送到官府的辛苦活,则是由百姓负责。其他如官府有货物运送时,百姓也要被征调出苦力。

权贵官员享有的特权是役全免,税则是在一定的田产亩数内,无需纳税。

举人享受一百亩田的免税,与真正的官身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一品大员一百倾,一倾相当于一百亩,一百倾就是一万亩。最低品级的九品官员是十倾,一千亩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