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这不是真的,对吗?”(2 / 2)

加入书签

“哦!”凯文才想起来要说克服,“这是我最大的一件伤心事了吧?克服的话……我之后的每一天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努力不像爸爸那样,对别人大吼大叫?”

爱子感到荒谬,世上竟有人能活得如此幸福,生命中最伤心的事竟是看到爸爸吼了妈妈一句话,而他爸爸甚至在事后反思并道歉了。

“那你做到了吗?”史密斯小姐问。

“当然。”凯文想都没想便答道,他的人生太过顺遂,这么一件事,竟是他搜肠刮肚后想到的唯一的创伤。

接下来,又是几个人说了他们的故事,但在爱子看来,这些事根本不配称之为困难,更不要说是痛苦了。

还剩两个人没有分享,史密斯小姐转向爱子:“安娜,该你了。”

在其他七个人讲述的时候,爱子一直没有说话,她描述不出自己的心情,是感到羡慕,还是感到嫉妒?她不知道。但她一开口,就生出一股冲动,从麻木不仁的心脏涌上冰冷僵硬的舌尖,催促她把所有的一切都说出来。

“我七岁时,父母就死了。”她说。

痛苦一碰到空气,就如山般崩塌,海般倾泻。

“姐姐开始抚养我。她的父母在她七岁那年也死了,是我父母收养了她。”

“我九岁那年,姐姐谈了男朋友,但他是司法部门来姐姐公司卧底搜查姐姐公司违规作业的情报的。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姐姐公司,导致姐姐被公司惩罚。她不能离开公司,因为她和我的另一个姐姐知道很多公司机密。她说公司确实有违规作业。”

痛苦实在太多了,一张口,就可以不停地说,怎么说也说不完。

“我十四岁的时候,姐姐找到一个门路试图离开公司,在中途去世了。我的另一个姐姐失踪了。我被公司送去公司创办的孤儿院,那里的人因为姐姐想要离开公司而讨厌我,打湿我的被子、把我关在浴室里、打我、关我禁闭。我试图离开孤儿院,被黑警送了回去。孤儿院把我和其他人关在地下室里,让我们打架,说打赢了的人能去公司工作。我打赢了。”

剩下的事,爱子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她停顿了一下,试图喘口气,才发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史密斯小姐的脸变得雪白,她毕竟年轻,竟然在她都没注意到的时候,用近乎乞求的语气询问爱子:“这不是真的,对吗?”

爱子沉默地看向史密斯小姐,史密斯小姐心跳漏了半拍,慌忙找补道:“有没有可能,是你看了什么小说或电影,把一些情节和自己的经历融合了?”

爱子没有回答,史密斯小姐的心慢慢沉下去,她这才意识到,她犯了心理咨询的大忌。她怎么能提出诱导性问题,并希望得到某个答案呢?正当她整理思绪,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爱子突然出声了。

“不是真的。”她说。

史密斯小姐长长松了一口气。

她就说嘛,这么离奇的事,怎么可能真的发生在现实中。

赤井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时,心脏几乎漏了一拍。

老师要他去学校一趟,他急忙询问:“是安娜出了什么事吗?”

老师说:“安娜一切正常,但她在心理课上说了一些话,需要你来学校一趟,我们当面谈谈。”

赤井一路超速,风驰电掣地开车到学校,在校长室里听完心理老师的描述,陷入了沉默。

“我去和她谈谈吧。”他说,“她在哪里?”

校长让他出门左转。

他走出校长室,在走廊尽头的阳台上看到了爱子。阳台位于三楼,花坛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栏杆是镂空的,将天际线分割出几道粗粗的水平线,爱子手扒着最顶上的栏杆,背对着他,眺望远方。

她听到脚步声,回头望了他一眼,就重新看向远方,神色平淡,看不出什么异常。

“为什么要说出来?”他站到她的旁边,低声问她。

她换了个姿势,将手臂搭在栏杆上,侧脸枕在手臂上。

“美国人太天真了。”她淡淡说,“给他们开开眼。”

肺里升起一股钻心的痒意,赤井的手指抽动了一下,忍不住摸向口袋。

“那为什么又否认呢?”

“还是保护一下他们的天真比较好。”

赤井摸到一盒香烟。

“介意我抽根烟吗?”他问。

“你抽吧。”

他背靠栏杆,掏出火柴,点燃香烟。

在烟雾袅袅中,他想起他的少年时代。

那时,他也是十五岁,一个人到美国求学,还不承认父亲已经去世。

他很少说话,他游离在人群之外,冷眼观察着他的同学老师,将英音改成美音。

美国人身上,有一种很独特的气质,有一天他和母亲通话,开玩笑地称之为:自信的愚蠢。

首先是文化的,强大的国家滋养出自信甚至自大的性格,美国人不关心美国以外的一切,分不清奥地利和澳大利亚。

其次是环境的,一帆风顺的际遇栽培出天真和单纯,很多人生在温室,长在象牙塔,不知道何谓挫折、何谓困难,更不了解痛苦和创伤,以及那些真正的苦难。

何谓血?何谓泪?何谓麻木?何谓沉默?

无声的、苍白的一切。

他被烫了下,才发现烟已烧尽。

他走到花坛边,将烟扔进土里,碾了几脚,便坐到花坛边上。

他又点了一根烟。

没有什么好说的。

他不想说,她也不想说。

她仍站在那里,长发被风吹起,望着远方。

她在想什么?

她什么都没想。

她只是在发呆,就像他一样。

他第二根烟燃尽,站起身,对她说:“回去吧。”

她转过身,跟着他走出校门,坐上车,回到家。

吃晚饭的时候,她对他说:“我想转学。”

“好。”他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