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两个少年(2 / 2)

加入书签

崖下面因为缺少阳光,所以灌木丛不是很密,行走也不是很难。

两人试探着往前走,也没有什么状况。

很快方辰休跟了过来。他也从崖上滑了下来。

傅雁行朝他点点头。

两人都想在前面探路,但是凌君回制止了他们,因为他最懂这里的标志。最懂俍兵的痕迹。

崖上又有人下来。

一行人鱼贯往前走。

凌君回细心地看着崖底的窄坡。看着窄坡两边的状况。

大约走了一里多路,并无什么异常。

一行人微微松了口气。却仍然不敢说话。

此时在山顶守候的人也顺着崖下的火光慢慢移动。只不过他们是在山顶上。

又大约走了一里多路,他们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方向已经改变。

山顶的人却再也看不到火光。

又转过一处山脚,凌君回停下来了。一行人都停下来了。

他们面面相觑。在这隐秘的山中,在这不知方向的深山之中竟然有一处湖面。

不宽阔也不狭窄。

水面的对岸,有一处亭子。亭子的四角挂着灯笼,灯笼明亮,却是黄绸灯笼。

有一行人挎着刀,握着弩箭,在水边的亭子里警惕地立着。

而水边有两个少年在钓鱼。

两个神态安然的少年,一个白色衣衫,一个黑色衣衫。

这两个少年和一行人静默无声,因为两个少年在专心夜钓。

而那个白衣的少年正是宋九洛。

凌君回一颗心终于落下,他舒了口气,默默地看着身边的傅雁行,笑了笑。

傅雁行也笑了笑。如释重负。

两人心中顿时像飞起来一样高兴。

凌君回坐了下来,他才感觉到自己有点累了。

方辰休默默地看着对岸的人,饶有兴致。半晌贴着傅雁行的耳边问:“找到了吗?”

傅雁行满面微笑,低声道:“找到了,河对岸那个垂钓的白衣少年。”

方辰休也笑了,他也舒了口气,默默坐了下来。轻声道:“这小子真好看。”不忘对后面的人传递信息:找到了,无恙。

兰泣露和秘云疏也笑了。他们示意跟来的侍卫回去报信。

崖上等着的人很快看到有火把移动回来,也很快得到了消息:找到了。

凌君回默默地坐着,他看着亭子里张开的那把大伞样的华盖,心里明白了,和宋九洛在一起的那个黑衣少年身份绝对不一般。

但是这个黑衣少年和一行警觉的侍卫看上去不是大明的官家服装。却是汉服。

看着傅雁行,凌君回问道:“你在俍兵主帅那里,可曾见过这个少年?”

“从未见过。”傅雁行道。他也看出了端倪。

方辰休也伸过头来听他们说话。他也看出来,宋九洛身边的这个少年不一般。

怪不得如此隐蔽。

可是他们很难看出来这个身份不一般的少年到底是何身份。

只有凌君回看出来了,这伙人的装束虽然看上去像是汉人的装束,但是不是严格的官家服饰。

他们还有一点不同,仪容更加警惕坚毅,却无大明朝中仆役那般谦卑。

发饰也有所不同。

用黄色的宫灯,用带着弩箭的侍卫,这个少年很有可能就是田氏俍兵的土司,或者是小王爷。

看来俍兵出征不仅仅是有主帅,还有土司小王爷亲征。

怨不得俍兵选择营地如此谨慎。

宋九洛为何与他相熟?他们看上去很是亲密。

因为两人在垂钓的时候,不时凑到一起小声交谈,相视微笑,甚是熟稔。

凌君回有些诧异。他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宋九洛有这样一个好友。

方辰休看着凌君回问道:“此时光景,我们如何是好?”

傅雁行看了一眼凌君回道:“既然洛儿安好,且由他们去吧。我们回去,明日再说。”

凌君回便也点点头。

一行人又悄悄地原路回去,在刚刚下来的地方又爬了上去。

他们以为无人知道他们的这些行为,很显然是他们错了。

他们刚刚到了山脚,就发现情况不对。因为四处静的有些奇怪。

此时搜山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不对。

很快他们发现一行人被包围了。

来的人迅速将傅雁行、方辰休和凌君回三人围在了中间。

因为这些人是他们的护卫和属下。知道他们三人重要。

此时所有的人都是便装。外围包围他们的人没法识别他们的身份。

此时的凌君回已经断定了周围的人是俍兵,而不是倭寇。

他用土语道:“我们是大明人,此番来此地只为打探一位失踪少年的行踪。打扰各位了。”

说着,从傅雁行腰间取下当日杨平道送他的短剑高高举起。

那把短剑是俍兵主帅田将军所赠,他又送给了傅雁行。

此时他知道,这把剑一定会有人认得。

凌君回将短剑凑近到火把处,高高举着,有刷地拔了出了短剑。

短剑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着荧光。

很快,傅雁行和方辰休都感觉到附近树林里的情况变得松弛了。危险似乎解除了。

这是他们作为久经沙场的军人的直觉。

在场的人似乎都感觉到了,松了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