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军费何来?(2 / 2)

加入书签

廖春雷回去告诉智涵子,智涵子便同李、廖二人一起下楼。

智涵子一看,原来是周和尚在捣蛋,便骂一声:“周和尚,你这个死癫子,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周和尚见了智涵子,高兴地喊:“师父……哼哼,师父!师父!……嘿嘿!”

智涵子告诉二位朋友,周和尚原来是自己的徒弟,后来因练功走火入魔疯了。

廖春雷曾在茶馆里,听说过周和尚的传奇故事。今天终于见到他本人,便叫堂倌打发他两个肉包子和一块烧腊。

周和尚讨到了吃的,高兴得又跳又唱。

石牛不是牛,

石鼓却是鼓。

黄金万万两,

入地三丈五。

智涵子觉得这歌谣有意思,忙问周和尚:“癫子,这歌从哪里学来的?”

“嗯,嗯,师父!成都,在成都听到的。”

智涵子道:“周和尚,你快去集市卖草药,别在这里吵闹了!”

周和尚道:“师父……我不走,我要跟着你……”

廖春雷见周和尚经常在乡下赶场,卖药行医,与村民接触比较多,正好利用他散发一些同盟会的传单。

便叫人拿来一叠传单,对周和尚喊道:“周老弟,你到乡镇去把这些传单发给村民,我赏给你银子。”

说完,从身上摸出几个银元,递给周和尚。

周和尚接过银子,把传单放到竹筐里。

笑道:“嘿嘿,银子……传单,银子……传单……”然后,手舞足蹈地走了。

打发走了周和尚,三人琢磨周和尚唱的歌谣。

李叫花道“我在成都周围,也曾听到小孩唱这支歌谣,但是不解其中的意思。”

智涵子道:“这首儿歌,很可能暗藏了寻找张献忠财宝的秘诀。”

李叫花受到智涵子的启发,突然大叫:

“我知道了,歌中的石牛和石鼓,可能是张献忠藏宝时留下的记号。我们小时候过家家藏东西时,也常常留个标记,以便将来好寻找。”

智涵子和廖春雷都觉得有理。

接着,向李叫花打听总督府派人寻宝的情况。

李叫花喝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讲出在锦江边,遇见邓凤生寻宝的经过。

那天傍晚,李叫花来到锦江边,见前面有几个人在探头探脑地沿江查找东西。

李叫花跟上去,发现是邓凤生和他的徒弟,还带了一个军官在身边。

我找人打听过,这个军官是总督府的人。

李叫花发现,邓凤生和他的徒弟,每天傍晚来到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合江亭,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江水指手画脚一阵。

然后,鬼鬼祟祟地过安顺桥,再沿南岸慢慢走到九眼桥附近。最后走到望江楼下,久久观望,并向江心指指点点。

智涵子心想,是呀,《成都县志》里记载,张献忠当年把财宝藏到了锦江里面,称之为水藏。

“府河……南河……交汇处……”

智涵子恍然大悟,这两条河的交汇处,不正好就是“二水交汇的河口”吗?

莫非胖镇儿歌中的“二水口”不是地名,而是泛指两条河的交汇处?

莫非邓凤生破解了二水口的秘密?

智涵子对李叫花道:

“李兄,辛苦你再去成都走一趟,回去跟紧邓凤生师徒,重点蹲守在合江亭附近。那里府河与南河交汇,可能就是张献忠的水藏地点——二水口。”

李叫花立即起身与两人告别,离开兄弟茶馆后,当晚来到成都锦江河边。

他惊奇地发现,锦江河水已经被改道。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江水被人工拦断,九眼桥直到望江楼地段,江岸上全部用木板围了起来。

李叫花走近围栏的木板边,从缝隙中向里面观看。发现河里有一百多名军士,拿起锄头、铁锹和洛阳铲,在抽干水的河道里,打探和挖掘东西。

李叫花心想,可能是邓凤生经过勘察,帮总督赵尔丰找到了锦江的藏宝地点。

李叫花心里非常焦急,大西王张献忠的巨额藏宝,要是被杀人魔王赵尔丰挖走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列位看官,面对四川各地如火如荼的反清形势,总督赵尔丰已预感到四川要出翻天的大事。

因此,他想方设法积极扩军备战,准备以武力镇压反清起义。

赵尔丰决定向袁世凯学习,购买洋枪洋炮,扩练一镇新军。可是,总督府财力空虚,他一直为巨额的军费开支发愁。

一个老幕僚摸清了总督大人的心思,他给赵尔丰建言,张献忠当年撤离成都时,将巨额财宝埋到了锦江河里。

现在总督何不派军队,去挖出锦江里的大西王藏宝,用来充当军费,扩建新军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