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继迁之死(2 / 2)

加入书签

大宋启用新年号的第二天,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初二,党项羌的一代枭雄李继迁,终因箭伤过重,在拖延了两个月后,回力无天,走到了生命尽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刻,这位枭雄做了一个奇怪的决定,他告诉儿子阿移:“你不是我,你要上表归附宋朝,不要与宋抗争,即使宋廷一百次不同意,你也不要放弃努力……一定要让宋朝接受你的归降。”同时交代阿移,为了防止其他部族趁火打劫,自己的丧事要密不发丧。

接着又将亲信张浦等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叫到身边,嘱咐众位,一定要好好辅佐少主,见机行事,保住祖宗基业。

李继迁生而英奇,长而剽悍。当继捧入觐,夏绥倾覆,田无一成,卒无一旅,始奋其雄才,策其群力,激羌戎以先烈,约契丹为强援,尽复五州,慑从诸族,恢万里之基,创累世之业,若非雄杰,孰能为焉。李继迁用自己一生的奋斗史,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有志者事竟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英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

古语有云:“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之下;行诈术之人,必死于诈术之下。”世界本是一个圆,这便是命。

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初二,这位党项领袖,一代枭雄李继迁,终因自己的傲骄,断送了性命,走完了不屈的一生,时年四十二岁。

二十三岁的李阿移在李继迁灵前嗣夏王位,改名李德明。他听取了父亲的遗命,对外***,秘不发丧。

李德明,小字阿移,李继迁长子。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得非常深沉,颇有器度,善于权谋。

在李继迁出奔地斤泽、创立基业的过程中,李德明一直随父东征西战。咸平三年(1000),辽圣宗授予他为辽朔方军节度使。

李继迁一死,无人再能制衡六谷吐蕃和其他部族的崛起。幼主强臣,李德明一方面要拉拢朝臣,树立自己的威望,扶植自己的势力,一方面还要防范那些心怀不轨的部族和有实力的朝臣,夏政权迎来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首领的突然离世,这个春节,党项人注定过得不会惬意。在远隔千里的京师开封,又是另一番景象。

◆天塌地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朝野多欢民康阜,千门万户悬彩灯。

这是大宋王朝第四十五个春节,景德元年(1004)在十二生肖上属于甲辰龙年。

京师开封,物华天宝,瓦肆勾栏,箫鼓喧天,黼黻华裳,嘉会高堂。

正月十二,白天,边关警报至京,威虜军、莫州同时传来战报,“契丹奚王萧观音奴、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皇太妃萧胡辇等各率兵四万余骑,自鉴城川抵达宋辽边境涿州,声言准备修筑平塞军、故城、容城等城堡。”

真宗道:“敌骑利于野战,声言修城筑堡,或非其意。”遂诏边关州县严密备战。

是夜,就在人们沉浸在春节的热闹和喜庆之中,欢笑尽娱,乐哉未央,一场意外陡然从天而降——京师地震了!

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景德元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大地,一次次露出它的狰狞。

正月十七,“是夜,京师地复震。”

正月二十三,“是夜,京师地复震,屋。

宇皆动,有声移时而止。”

现在我们知道,开封并不在地震带上,只是处于冀鲁断块和豫皖断块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交界的凹陷内,不会发生六级以上的地震。此次地动屋摇,地下还一度发出轰鸣,由此可见,此次震级起码在五级以上。

山河变色,草木同悲,地震损失如何,史书未载。北方房屋多半土墙夯筑,这个规模的地震,免不了墙倒屋塌,生命转瞬即逝,天寒地冻,百姓露宿街头,京师到处,哀鸿遍野。

开封连震三次,一次比一次厉害,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京师上下,人心惶惶。

西汉大儒董仲舒有言:君主统御四方,是上天所授,臣民反抗天子,就是反抗上天。君主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象就会示警,降下种种灾异以警告君主。

真宗对宰相李沆道:“坤道贵安静,京师震动若此,皆朕听览不明所致。”

李沆是真宗的老师,真宗这么说,这是在打大臣们的脸。李沆急忙顿首叩头,引咎自责,说招此天灾,自己有不可饶恕之过。

真宗道:“朝廷命令,尤其应该谨慎,每出一令,不免遭到谤议,又不能把别人的嘴堵上,那样更会堵塞言路。”

李沆低头附和道:“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地震波向四面发散,灾难在升级。

正月二十四,“冀州(今河北冀州)地震。”

正月二十五,平虏军(今河北黄骅市乾符村)城中起火,焚民居庐舍甚众。

又过数日,益州(今成都)、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接连发生地震。

四月初三,“邢州(今河北邢台)言地震不止。”

四月十四,“瀛州(今河北河间)地震。”

五月初一,“邢州言地连震不止。”

邢州位于中国五大地震带的“华北地震带”之上,看来,此次地震,邢州损失最重,真宗下诏,“赐邢州减田赋一半,免运送军粮之劳役。”

没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援助互动,更没有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除了让你少交一半的赋税,少出点苦力,没有多少实质上的物资援助,大宋朝廷的赈灾仅此而已。

不久“诏修邢州城……赐邢州修城卒缗钱有差。”地震震倒了城墙,朝廷下令让兵卒修复,朝廷赐钱奖励。为什么没征派百姓服役?很显然老百姓正忙着修复自家倒塌的房子,哪有闲功夫。

过了半年,本以为太平了,谁知又来了,十一月十八,“石州(今山西吕梁)地震。”

一年九震,至今为止,景德元年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地震记载最多的年份。

◆这事还没完

《易经》有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古时讲究天人感应,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间有大事发生,民间一向有“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丁”之说。古人认为国之君主、***亦或重臣殇灭,天必降异象,或大地震动或天雨流星。

这次京师接连三次地震,接着冀、益、黎、雅、邢、瀛诸州也陆续发生地震。却不想这事真有映射,景德元年(1004)三月十五日,李太后崩于万安宫,享年四十五岁。

太后得病期间,真宗亲调药饵,每对近臣,忧形于色,说着说着,就会流泪。又多次张榜,以重金悬赏民间,遍求名医,为太后诊治。

皇太后过世,那也属于国丧,丧葬礼仪相当繁琐。真宗甚是悲伤,几度哭晕过去。

第三天,百官三次上表请真宗治理国事,未准。

第六天,宰相李沆等人到宫门,见真宗依然甚是悲痛,接连五次上表。说北方和西北军事吃紧,请求真宗上殿听政。

三月初,边关告急,文书频传,辽军入侵,兵犯长城口。威虏军钤辖。

白守素与部署魏能合力将其击败,一路追过阳山,斩首级、获器械甚众。真宗诏赐二人锦袍、赏金带,众将士亦得不同赏赐。

如今北方未宁,西北麟府路也正吃紧,接连传来战报。先是柳谷川蕃部来犯,麟府路折家军在折惟昌的带领下,出兵击退他们,擒获一千三百余人,斩获甚众;接着又奏报,在神堆打败党项兵,破其寨栅。

三月二十五日,真宗在崇政殿西厅,身着丧服哭着会见文武百官。

四月初一,为皇太后上谥号为明德。百官三次请求真宗到正殿理事,真宗这才采纳众臣的意见,正式理政。

然而天象映射之事还没完。

又过了三个月,景德元年(1004)七月初三,宰相李沆在待漏院等候早朝。

古时用铜壶滴漏计时,文武百官须待漏尽,宫门开启才可入朝。因此,宰相及大臣们在宫外休息的地方被称为“待漏院”。

贤臣良将在待漏院等待早朝,他们想到的是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使四方夷族归顺朝廷;如何将战乱尽快平息;如何垦地开荒;如何荐贤举能;如何驱女干除恶;如何防灾救灾等等。

去年九月,吕蒙正因年老多病,自动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大宋朝的宰相就剩下李沆一人。

景德元年地震频发,如此多灾多难,是所有人都不曾料到的。李沆成了救火队队长,事无巨细,大事小情,都得他来过问。众人明显感觉,这半年以来,李沆的头发又白了不少,人也显得苍老许多。

李沆坐着坐着,越来越感觉浑身不自在,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淌。李沆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和众文武打了个招呼,立刻起身打道回府,想着回去歇一歇,养一养就会好了。

宰相因病回府,真宗立即命太医前往诊视,派去抚问的使者相望于道。第二天,真宗又亲自上门探视,赐白金五千两,让李沆好好养病。

谁知真宗这边刚回到宫里,就得到传报,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宰相李沆已在家中溘然仙逝,享年五十八岁。

国失宰辅,如失左膀右臂,真宗当时就泪奔了,又换了袍靴,再次前往拜灵痛哭。

《群英歌》云:“赵普开国元勋,曹彬清雅仁厚。居正方重自持,熙载清介自守。潘美征伐多绩,李沆先见知人。”

这人好好的,说没就没了。真宗对左右说:“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怎么会想到他不享有长寿呢!”说完又哭了起来。

诏令辍朝五日,赠李沆太尉、中书令,谥文靖;录其三弟、一子,甥及妻之兄子,皆赐同进士出身。

李沆作为太宗、真宗两朝重臣,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美誉。

太宗赵光义赞“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又赞:“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真宗赞其:“卿真长者矣。”

一代能臣张咏曾云:“吾榜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无如李文靖(李沆);深沈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真宗朝宰相王旦);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寇凖)。”

王旦赞其:“李文靖真圣人也”;李贽在《藏书》中将李沆列为“忠诚大臣”;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宋史》赞:“李沆为相,正大光明。”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然而,和此起彼伏的地震相比,死几个至关重要的人,也没啥大不了的,这些都不是这一年最大的灾难。一场更大的灭国危机,已经在大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的酝酿之下,洪水般汹涌而来。

永远都不要指望,你的敌人会跟你讲仁慈。趁你病要你命,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在你流血的伤口上捅刀子,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会到的。

成则兴,败则衰。萧太后这娘俩,已经豁出去了,竟然拿国运当赌注,想要玩一票大的。

大辽要举全国之精锐,倾巢南下,不捣开封,誓不罢休。。@divid="center_tip"b/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