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二十一章 寿州惊魂(1 / 2)

加入书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南唐最大的倚靠不是兵甲之利,而是长江天险。

北方人不善水战,柴荣自身就是个旱鸭子。后周还没有属于自己正规的水军,要打南唐,必须发展壮大水军。

眼下,柴荣最要做的就是造船,而且是能打仗的战船。

一回到汴京,柴荣就贴出告示,大量征集工匠。城西汴水之上,从此热闹繁忙起来,数百艘战舰同时开工建造了。

与此同时,柴荣又挑选两千名水性好的兵将,组建大周第一水军,命南唐的降卒教授水战。

这一切,都是为了掌控与南唐水上开战的主动性。

虽然有御医的精心调治,虽然有赵普无微不至的呵护,赵弘殷还是撑不过去了,病情越来越严重。

我们看遍了满天星河,也找不出哪一颗星能比得上母亲的容颜灿烂,我们踏遍了万水千山,也没发现哪座山会比父亲的肩膀坚实。

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必要时,包括自己的的生命。

回京后不久,显德三年(956)年的七月,赵弘殷病逝。

不知道,赵匡胤是自责呢?还是自责呢?还是自责呢?

显德四年(957)二月,元宵节一过,周世宗柴荣开始了他第二次亲征南唐的战争步伐,后周大军一直开到寿州城下。

三月初三,柴荣命令先锋赵匡胤猛攻紫金山寨的南唐大营,

十八里滩砦,后周军的战船被唐军的战舰围住,有一员大将,手持甲盾大刀,鼓噪而前,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众莫敢当,直奔赵匡胤而来。

眼看赵匡胤有性命之忧,在他身边的张琼,眼疾手快,拉弓搭箭,一箭命中敌将胸口,唐军震惊,纷纷退却。

赵匡胤连破数寨,斩获唐军三千余人,截断了寿州城与外界的通道,使唐军首尾不能相救,各个孤立无援。

初四日,唐军内部发生分裂,大将朱元、朱仁裕、孙遴等各部举寨投降。

初五日,唐军紫金山大寨被攻破,全军覆没,唐军伤亡四万人,赵匡胤一举缴获船舰数百艘,车马器械、粮草辎重不计其数。

寿州告急,广陵守将冯延鲁、光州守将张绍等,或逃跑或投降,都不能坚守。

南唐中主李璟坐在金殿上,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向大臣们询问是否应该亲征来抵御后周大军,中书舍人乔匡舜认为不行,李璟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罪,把乔匡舜流放到了抚州。

李璟又问神卫统军朱匡业和刘存忠,朱匡业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他只用一句诗作为回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刘存忠道:“臣也同意朱匡业的意见”。

李璟气的直哆嗦,把朱匡业贬为抚州副使,刘存忠被流放到了饶州。而李璟自己最后也没有踏出金陵城半步。

世宗一天也没停下攻城的脚步。

先锋赵匡胤带兵乘坐牛皮船,进入护城河,想通过水门,攻进城去。

城上守军看到河里有人,迅速启动连动车弩,对准了这些皮船。

如房屋椽子般大小的箭矢,从城上飞流直下,直接砸向赵匡胤等人。

眼看赵匡胤性命危矣,在一旁的牙将张琼,挺身而出,用身体做挡箭牌,护住了赵匡胤。那支射向赵匡胤的利箭,穿透张琼的大腿,顿时血流如注。

赵匡胤等人紧划慢划,小船终于冲到岸边。再看张琼,人已昏死过去,估计张琼的血也快流干了。

这是赵匡胤一生军事生涯中,最要命的一次历险。如果没有张琼的掩护,估计赵匡胤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更没有后来宋朝什么事。

在军医的抢救下,张琼又苏醒了过来,胳膊粗细的箭矢还在腿上插着呢,再怎么止血,它还在流血。军医想尽了各种办法,无法拔出箭头,赵匡胤急得直跺脚,军医给出的意见是“破骨出之”。

张琼叫人端来一大碗酒,咕咚咕咚干了个底朝天。从容自若地言道:“来吧!”

军医敲碎大腿骨,终于将箭头取出,张琼又流血数升,再次昏迷过去。

看着张琼在死亡线上挣扎,赵匡胤的心也在流血,他撸起自己袖子,怒吼道:“军医,抽我的血给我兄弟!我要让他活!”

那时候没有献血输血的技术,还好,张琼福大命大,总算是捡了一条命。腿伤恢复得很快,不久,又能披甲上阵了。

寿州主将刘仁赡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已经病得不省人事。

万般无奈之下,李璟派右仆射孙晟为司空,与礼部尚书王崇质,向周世宗柴荣奉上奏章,愿意称臣,割让土地,希望效仿两浙的吴越、湖南的楚国,敬奉中原号令,进献贡品赋税,作大周域外臣子。又贡献黄金千两,白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