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无法比赛(2 / 2)

加入书签

李薇无法理解,也没有理会对方,正如早些时候这家伙误会自己一样,她直接无视了对方的丑态。

最早的时候诺丁汉在李薇的印象里面也仅仅是个英国城市,后来知道了这里有一所全球都排的上号的大学。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她也知道了学校之外的很多东西,得益于宁波分校的同学学长们不遗余力的推荐,李薇很快就在大学中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移民来到英国之后,李薇发现学长们说的都是真的,她也对英国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现在,这么一件事情横亘在父亲的面前,李薇却不知道应该是哭还是笑。

就算高傲如奥多,傲慢如肯尼斯都承认虞建和戴安澜等五名球员在足球上面有实力,也无法阻止俱乐部拒绝接纳这五名球员,究竟是一些传统的顽固,还是因为这些英国人骨子里就不愿意承认中国人做的比他们好,见到了之后觉得不好意思承认就恼羞成怒呢?

李薇觉得两者都有。

孙教练下车的时候也看到自己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苹果手机的iMessage就这点好,在国外,只要提前开通了相关地区运营商的服务,就可以在国外继续使用国内的号码,只是费用贵了一些而已。但是有了iMessage,连短信费用都省了不少。

消息是麦克唐纳发过来的,他明确的告诉自己,球队不接纳他的球员主要原因是俱乐部高层担心接纳了中国球员之后,会受到上面足协的阻止甚至制裁,也担心曼斯菲尔德镇上的居民会认为这些中国的小伙子抢了他们孩子的“工作”,更深层次的原因麦克唐纳也说了,你们是中国人,他们是英国人,英国人是比较注重传统的。

退役后,李洪光没多久就出国了,他先是接触了那些在世青赛上面认识的球员和一些看好他并且联系过他的球队教练,那些教练虽然在俱乐部层面上没有多少发言权,但都是欧美足坛的知名人士,有了他们的引荐,去一些中小俱乐部还是很容易的。

在不同的国家,他见识到了不同的足球风格,但风格可以不同,那些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不变的,比如说注重青训,注重梯队的培养,注重球员的来源和俱乐部建设,而这些在国内都是没有的。

虽然这十几年中国的俱乐部层面上有了不少改观,但那种骨子里的功利以及漠视足球发展规律的隐患还在。

孙教练回到国内,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些环境上面带来的影响,可惜的是,他只能影响到一个或者几个城市。

意大利人注重战术,德国人讲究纪律,西班牙人注重团队配合,法国人注重青训,荷兰人在足球上面永远不缺乏激情,更不用说比利时,奥地利这些在这五大足球强国周围的小国家,多多少少受到了这些国家的影响,也从来都不缺乏培养球星的土壤了。

这一切在国内都没有。

万般无奈之下,孙教练选择了校园足球,这样的业余足球让他重新获得了久违的激情,也让他脱离了足球主流圈子,也更加注重欧洲主流足球,这十几二十多年,他一直是那个默默无闻的人,偶尔见诸于报端,也很快就像大海里的浪花,消失不见。

孙教练苦中作乐,把这些当做沉淀,现代足球的发展,日新月异,刚刚西班牙的传控型打法风靡了整个足坛,马上融入了铁血纪律的德国战车在世界足坛轰鸣,接着葡萄牙那种四不像也能在欧洲杯夺冠,随之而来的就是法国人的青春无敌……

这十几年足坛的爆发像是过去几十年上百年的足球缩影,看似繁花似锦,可是内在还是那一套,不过在球场上体现出来的风格不同罢了。注重进攻却没有放弃防守,防守也从各种风格变成了现在的压缩阵型保持三条线层次,用层层阻击来代替实力上的差距;注重球员的个人能力也没有放弃整体的配合,进攻球员可以参与到后场的防守中,后场的球员也会积极的参与到前场的进攻之中。这些都对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体能还是技术层面上的。为什么足球要改变规则?原因就在这里面,没有球员能够完整的保持高强度比赛九十分钟甚至一百二十分钟。换人名额从三人变成了无人,中场换人不计入换人次数中,有补水时间,还有各种决赛之前取消加时赛的规则,VAR技术的引进等等

他可以二十几年如一日的沉淀和积累,但是那些年轻球员可等不及啊,难道在国内和东南亚无法踢上比赛,在万里之遥的欧洲,连业余联赛都踢不上么?

(将近一个月的欧洲杯结束了,看了不少场比赛,但基本上也都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的比赛,当然也有比利时这样排名很高的球队的比赛,几十场比赛下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防守,不管是强队还是弱队,在防守上面真的是非常的用心,所以借用孙教练的思考写了出来。

打入决赛的意大利和英格兰就不用说了,其他球队在防守上面花的功夫也是不少,我这种半吊子球迷都能看的出来,这些欧洲球队在防守上面确实很厉害,盯防,补位,阵型的保持以及球员的个人发挥,在一场场的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注重防守,显然对球队球员的要求更高,不仅仅是后防线成员,就是锋线上的球员也是如此,常常能够看到伊莫比莱或者是凯恩在自己半场中圈附近和对方球员争夺球权,还不是球队需要防守战术的时候,无论是进攻中还是防守中,都可以看到很多位置上的球员参与到了防守之中。决赛中凯恩位置后撤用长传和调度发动进攻,几次都做的很不错,这是索斯盖特和凯恩的功劳,没有人可以抹煞,鄙视那些事后诸葛亮的家伙,尤其是墙头草英国媒体以及国内跟风的那些自媒体,把责任归结到主教练头上?不过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贝克汉姆红牌事件的延续,英国人尿性一贯如此。

还是那个念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现代足球真的到了又一个新的时代了么?不是全攻全守,胜似全攻全守。这对球员的要求有多高啊,我们的国足呢?一声叹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