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2 / 2)

加入书签

关于《易林》的作者,一直以来大多认为是焦延寿。胡适在《〈易林〉考》中,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经过考证,认为其作者不可能是西汉昭宣时代的焦延寿,而应是两汉之交的崔篆。

这是个至今仍争论很大的问题,胡适可谓一家之说。

因为公共图书馆的书不能随便标记、校勘或注释,不太方便。是年3月,胡适从旧金山的服务公司买了一批存书,包括《百子全书》、《群书拾补》、《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及唐宋明人文集等。

后来,久困书荒的胡适忽然想起好友赵元任有一套缩本《四部丛刊》,于是写信给赵元任,愿意出钱购买。没想到同样嗜书如命的赵元任竟爽快地答应了。1

1943年4月19日,赵元任的《四部丛刊》被邮寄到胡适纽约的寓所,胡适欣喜万分,打电报给赵元任说:“Ifeelas

ichasI

dia

Mahe

aja.Athousa

dtha

ks。”

胡适在日记中说:“我有了这三百多种书,大致可以解决我的‘书问题’了。以后所需,只有《道藏》、《佛藏》与理学书耳。”

手头的书有了一定积累,加上王重民等人的帮助,胡适基本可以安心写自己的《中国思想史》了。但是没过多久,胡适收到王重民寄来的一篇文章,激起了胡适的“考据癖”和为乡贤戴震打抱不平的强烈愿望,《中国思想史》的续写再度被搁置。

那是在1943年11月8日,胡适收到王重民书信中所附《跋赵一清校本〈水经注〉兼论戴赵全赵两公案》一文后,对王重民此文不甚满意。王重民此文所说“戴赵全赵两公案”是指清代关于《水经注》“戴震偷赵清,赵戴皆偷全祖望”的学术公案。

胡适在当天日记中说:“我生平不曾读完《水经注》,但偶尔检查而已。故对此大案,始终不曾发一言。但私心总觉此案情节太离奇,而王国维、孟森诸公攻击戴震太过,颇有志重审此案。”

也许胡适自己也没有想到,从此开始直到去世的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主要的学术精力都用在了“《水经注》案”上,写出的校勘考证文字有200多万字。同样,胡适在美期间的要精力也都用在此案上,那段时间胡适写信交往最多的就是王重民,主要内容是讨论《水经注》和委托王重民代为借阅相关书籍。此外,胡适还托当时在哈佛大学的杨联陞帮忙找书。

1946年1月14日,胡适在写给张元济的信中对自己这几年的“《水经注》案”作了总结,说他尽量收集相关版本,进行对勘,并参考明、清四百年的郦学成绩,“始知前辈诸公都不曾用充分时间比勘这五六百万字的主要案卷,所以都不免“以理杀人”。

除了上述研究,胡适还从1944年11月开始,在哈佛大学讲了八个月的《中国思想史》。

虽然身处海外,远离战争,但胡适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1944年12月,日军通过豫湘桂战役,实现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目的,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国内局势危急。胡适写信给美国陆军总长和财政总长,希望自己熟悉的美国朋友能够推动美国政府加大对中国的支援。

12月17日,胡适与张伯苓等实业、教育、文化界领袖21人发表联合宣言,要求盟国修改战略,并采取有效之军事行动,在中国战场打击敌人。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胡适在当日给赵元任夫妇的信中开心地说:“我四月尾出门一次,就死了墨索里尼,就死了希忒拉,就结束了欧洲的战事!八月初又出门一次,就有了原子炸弹,就有了苏俄对日本宣战,就有了日本屈服求和!甚矣,夫门之不可不出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