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永远活着(1 / 2)

加入书签

晚年的蔡元培仍勤学不辍。在香港读书的篇目有: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傅东华译《比较文学史》、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张元济《校史随笔》、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五十年来的德国学术》以及《王阳明全集》《陆放翁全集》《游志汇编》等。

徜徉在学海书林,在广袤无垠的思想境界中翱翔,对蔡元培这样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然而,港岛毕竟局处一隅,弹丸之地,远远不能满足他那阔大的需求。蔡元培不禁发出了“耐劳嗜学尚依然”“岛居颇恨图书少”的感叹。

读书暇余,蔡元培要应约为一些书籍撰写序文。先后有《鲁迅全集》序、肖瑜《居友学说评论》序、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新研究初稿》序、任鸿隽《古青诗存》跋等。作为蔡元培晚年所留不多的文字,这些序跋的价值也就远远不止于其本身了。

让蔡元培倍感欣慰的是,晚年的他与夫人周峻相濡以沫、相依为命,夫妻感情融洽、恩爱有加,还不时作诗唱和、作画题咏。这给平常的家庭生活增添了许多雅情逸趣。

1939年3月,是周峻的五十寿诞,蔡元培专门赋诗《为夫人周养浩寿》:

“儿女承欢凭意匠,亲朋话旧煦心田。一尊介寿山阴酒,万壑万岩在眼前。”

世人大多觉得蔡元培是个当官(教育总长)的,而当官的人大多都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学法律、学政治,以后也好当官。

但蔡元培却不是这样,他曾写了七个字给周峻:“且从诸兄学实科。”

意思是告诫三个年纪还小的儿女要学习两个兄长,攻读实在的、有用的科目。

蔡元培,三段婚姻、七个子女。

王昭与蔡元培第一个孩子蔡阿根。

因为是长子的缘故,蔡元培对他寄予厚望,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他。不幸的是,蔡阿根在6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小小年纪便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1898年,王昭与蔡元培的第二个儿子蔡无忌出生。

1914年,蔡无忌进入法国翁特农业学校学习,三年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法国国立格里农学院学习。

1925年,蔡无忌回国,彼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兽医学家。

他建立了上海兽医学校、畜牧兽医学会、中央畜牧实验所等多个对中国意义重大的机构。在畜牧业等相关领域中,蔡无忌可谓是开山鼻祖,也是一代宗师。

蔡无忌一直注重中国的食品安全,在他的带动之下,有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监察条例,国人的食品安全有了重要保障。

1900年,王昭去世。1902年,蔡元培与黄仲玉成亲。

1904年,黄仲玉生下了女儿蔡威廉。在很小的时候,蔡威廉就展示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她先后到过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感受那里浓厚的艺术氛围。成年之后,蔡威廉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绘画。

提及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油画家,蔡威廉绝对是不可置疑的存在。

她的肖像画曾经被人们广泛称赞,一幅作品千金难求。她的画中渗透的不仅仅是一个画家的技巧,更隐藏着一个女子享受生活的乐趣。

1907年,蔡元培的第四个孩子蔡伯龄出生。

幼年的时候蔡元培带着他游离欧洲各国,因此蔡伯龄小时候就拥有异于常人的眼界。1928年从比利时学校机械系毕业,1929年从法国电工学院毕业,1930年成为巴黎理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的获得者。

此后的几年,蔡伯龄跟随众多外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做研究,磁学研究与强电磁设计成为了他的整个世界。

1934年获得法国研究发明局银质奖章,1927年获得埃梅?贝尔泰奖,在世界精英遍布的物理学领域,蔡伯龄闯出了一片天地。

1921年,黄仲玉病逝,2年之后,蔡元培与周峻走进婚姻的殿堂。

周峻与蔡元培的大女儿蔡怀新,是物理领域的杰出人才,毕业于交大物理系,曾经在复旦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蔡怀新出版的《基础物理学》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她在物理学领域赢得了许多赞许的目光。

周峻与蔡元培的儿子蔡英多是典型的实干派,他醉心于航空事业,将自己的半生都奉献给了沈阳航空发动机集团。

小女儿蔡睟盎同样对物理学研究充满热情,她曾经在中科院做相关研究,是中国物理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每个父亲,都有最钟爱的儿女,蔡元培也不例外。在其儿女中,他最喜欢的当属大女儿蔡威廉。

其幼女蔡睟盎曾回忆道:“本来父亲是计划从香港出发,转道越南,从陆路去昆明,和大姐会合。”

然而,蔡威廉却在1939年因病于昆明英年早逝了。

蔡威廉病逝的消息,周峻根本就不敢告诉丈夫。她和女婿商量好,每次写家信仍落款

“威廉附笔请安”的字样。甚至于,周峻连子女们也没有告知,只是让蔡睟盎脱掉了红色的鞋。

可是蔡威廉已经是个名声在外的画家了,她去世的消息不可能只是一桩家事。果然,没过多久蔡元培就在一张昆明的报纸上读到了一则新闻,上面写着“女画家蔡威廉追悼会、遗作展”。

世上最伤心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爱女蔡威廉的早逝对蔡元培打击是沉重的。他以悼念亡妻的习惯性模式,写了一篇文章《哀长女蔡威廉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