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1 / 2)

加入书签

婚后,黄世振女士随同蔡元培住到了上海。有了家眷,交往的圈子也就发生了些许变化。

这个时期,与蔡元培常来往的是蒋智由、黄宗仰、林白水、陈范和吴彦复;这些人都是带着夫人。因为有女眷参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话题就常常被提及。又因为大多是搞教育,在一段时间里,大家常说的话题是妇女的受教育问题。

蔡夫人黄世振有一天说:“女人不能和男人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男女平等是无法实现的。”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在场女士们的赞同。

蒋智由于是说;“我们来办个女校吧!”

这提议竟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当场议定由蒋智由、蔡元培、黄宗仰为主来张罗这件事。

蒋智由(1865—1929),中国近代诗人,原名国亮,字观云、星侪、心斋,号因明子,浙江诸暨紫东乡浒山村人。

出身寒素。早年求读于杭州紫阳书院,能诗善文,工书法。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廪贡生应京兆乡试举人,授山东曲阜知县,因怀救国、革新之志,故未赴任。甲午战后,同情、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力言变法,“志欲救天下,起国家之衰敝”。戊戌变法失败,曾写《卢骚》诗,有“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之句。

他与黄遵宪、夏曾佑被梁启超曾并列为“近代诗界三杰”。

黄宗仰(1865年-1921年),俗名黄浩舜,别号乌目山僧,笔名黄中央,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建筑设计师、佛教僧人。自幼博览群书,工古诗文辞,旁及释家经典。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志士。

1899年,他前往上海。1901年,受犹太富商哈同的华籍夫人罗迦陵聘请,设计建造爱俪园。

关于吴彦复,需要多说几句。他生在武荫世家安徽庐江吴氏家族,其父吴长庆袭家族云骑尉世职,章士钊夫人吴弱男就是此公的女儿。

我们应当记得,吴长庆手下有一随员,最早由吴长庆举荐为帮办营务,此人就是后来影响了大清和民国历史进程的袁世凯。吴长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吴保德后来承袭了吴长庆的世袭禄位,二儿子吴保初因为父亲的军功,朝廷也赏了他一个主事之职。

这位吴保初就是吴彦复,吴保初是他早期的名字,后来他更名吴彦复,自号瘿庐。他和袁世凯年岁相当,袁世凯在其父吴长庆手下做属僚时,二人关系近密,彦复称袁世凯为“四哥”,袁则称吴彦复为“二兄”,二人是名副其实的世兄弟。

吴彦复虽出身将门,但他一生放诞诗酒,性情上更倾向于不羁文人之风。民国有著名的民国四少,很多人不知道,晚清也有著名的四少,这位吴彦复就名列其中,还有一位名垂青史为唤醒国人甘愿束手就擒“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

吴彦复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正直之士,他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足以见他做人的秉性:

他做刑部主事时,大概是在1898年,彼时刑部尚书为刚毅。光绪帝要听真话,要求官员们上书直言,于是彦复闭门写万言书,当真直揭时弊,将腐败之甚、革新之迫字字言言直抒于笔端。他官太小,没资格递条陈,想上达必须由所属上司代呈,于是去见刚毅,请他代为递呈。

刚毅一看非同小可,心想这位老兄也太不成熟了吧,朝廷那是老佛爷慈禧说了算呀,你这个条陈上去,不是把我也连累了吗?

于是劝他:你对朝廷一片赤诚,这个认真的态度是好的,可是也要为自己留余地呀,直言谏议没错,可是你这样抨击朝局不妥当,这中间分寸拿捏可是一门大学问,我这么说可都是为你好。

彦复对刚毅这番“谆谆告诫”嗤之以鼻,对着刚毅是呸、呸、呸……说您青云直上封公封侯去,我这小官,不做也罢。说完拂袖而去。第二天,彦复就收拾家当,携家带眷,离京去了上海定居,弃官不干了。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办女子学校的事。

那个年代,有条件读书的女子讲究的是大门不出,二们不进,要不为什么要给女人裹足?办女校谈何容易?

从1901年的冬天开始张罗,直到第二年的9月间,女校才创办起来,同年12月正式开学。

在登贤里租的校舍,办学的经费,由黄宗仰介绍的犹太富商哈同的华籍夫人罗迦陵独家赞助。

蒋智由开始任校长,他去日本后校长由蔡元培接任。

女校虽只有十几个学生,又大多是发起人的妻女,但其开风气之先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视。也是蔡元培等人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妇女解放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