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候的徐树兰,接触了蔡元培几次后,深为蔡元培的才学而打动,并为他们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徐树兰府离蔡元培家很近,所以选择徐家,这是个重要因素。因为蔡元培的母亲这时病得很重,他要就近照看。

蔡元培事母极孝,有一段割肉救亲的故事。

蔡元培的母亲很年轻就守了寡,一个人要拉扯三个孩子,长期的劳累使她老人家积劳成疾。这一年母亲胃病加剧,服了很多药却一直不见好。他每天都在母亲身边侍奉,煎药喂饭,毫不懈怠马虎。

有一天,蔡元培听人说割臂肉入药可以愈病延寿,于是瞒着家人自己悄悄地找了把刀子,把左臂上的一小片肉割下来,和入药中煎好,让母亲服下去。蔡元培的三弟听说哥哥这么干,竟也仿效哥哥,割臂肉入药医治母病。

因为,割肉入药是必须让人知方能有效,这个行为让蔡元培兄弟深受左邻右舍乡亲们的赞叹。

在今天来说,这实在是件很蠢的事。但在当时来说,这是孝敬父母的最高表现。在同一个时代,还有一个割肉救亲的故事,发生在近代禅宗泰斗来果禅师身上。

在他的《自行录》里有这样的自述:“余十八岁时,父染隔食病馀,饮食未沾,身体羸瘦,气绝如缕,百医难治,束手无策,衣衾棺椁已为备办,待死而已。每阅前贤多方行孝,挽救亲疴,我何人乎,其不愧欤?由是立誓,愿舍生命,赎父病痊,如不能生,誓死替父。即夜避去家人,孤身危坐,取快刀、饭碗、磨刀石,各件具备,以刀割裂胸口,不料割开后,刀口三寸宽四寸长,大气直冲,又恐气息不从喉出,乃急解裤带一根,当刀口束住,热气止出,气从喉上,方始放心,否则危急万分。迨至数日后,复求神佑,刀伤早愈,免使人知,令父不悦。即夜梦中见一老者在前,用手抹擦数转,无言而去。次早掀胸私看,刀口合缝,还复如故,诚心感召,神必有灵,可谓无妄矣。”

还有一个近乎白话文的版本:“十八岁时,禅师的父亲病重。禅师侍奉床前,父亲病危弥笃之际,禅师说:历来大德都孝心之举,何来我不可?于是先独自僻静室跪于佛前,焚香净身,乞求加持,良久,取刀于正胸自己划开,刀钝再磨,反复几次终于划开。此时刀和身体上都无血,手伸进去,一团极圆的干血(佛菩萨加持)球滚将出来,落在掌心,置于盆中。再伸手进去,将三分之二的肝割了出来。肝在手中如沸水跳动,伤口不能合拢,直冒热气,取腰带裹衣扎紧。肝包在豆腐里钝了,端去父亲病榻前。父亲食过再要,禅师只有好言安慰。不多时,父亲转危为安,直到病愈。”

来果禅师(1881-1953),俗家姓刘,名永理,字福庭。湖北省黄冈县人。出家后,法名妙树,字来果,号净如。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传统的孝道是深入人们骨髓之中的。对父母的孝敬,再扩展到对他人的忠恕仁义,这些都造就着人们的刚烈之气和舍生取义的情操。由来果禅师的这一段自述,也可以联想,刚刚成年的蔡元培的血气方刚与对慈母的情怀,以及受传统的伦理观念影响之深。

但是,蔡元培挚爱的母亲终于没有抵挡住死神,撒手人寰。

母亲去世后,蔡元培悲痛欲绝、号啕大哭。为表达对母亲的哀思,他不顾家人劝阻,按照传统礼教中的指示,“夜则睡草席、枕土块为母守灵”。

其兄弟看到这种情形,也把床设在灵堂,陪他一同守灵。

在母亲灵前,蔡元培眼前浮现着慈母生前一幕幕的往事。

晚上,蔡元培在灯下读书,母亲总是陪在身侧,有时见儿子困顿了,便督促其早点歇息,而到翌日又早早喊蔡元培起来读书,说早睡早起,学习的效果更佳。

每次参加科考,母亲都早早起来做饭,为儿子收拾行装。……

蔡元培在其“自述”中言道;“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我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讲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切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

“我母亲为我们理发时,与我们共饭时。常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用功。我们如有错误,我母亲从不怒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若屡教不改,我母亲就于清晨我们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历数各种过失,待我们服罪认改后已。选用竹筱,因为着肤虽痛,而不至伤骨。又不打头面上,恐有痕迹,为见者所笑。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的品性甚大。”

蔡元培深知,母亲对他的希望最大,殷切希望他能学有所成,光耀门庭。在母亲灵前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地读书,以便求取功名、光宗耀祖,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