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攻闽之战(2 / 2)

加入书签

福建派两混成旅沿汀江入粤,进占嘉应州(治今梅州市)、惠州(今惠州市)地区,西攻广州。

江西派一混成旅逾大庾岭,入韶州(治今韶关市)地区,南攻广州,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前边提到过。十月月二十三日,北洋系收买广东潮梅镇守使莫擎宇,宣告“对省独立”。与广东省政.府脱离关系,直接听命于北京政.府,并立即派兵攻打惠州。

莫擎宇发难兴兵,为段祺瑞大举图粤制造了契机。

十月二十四日,闽督李厚基在段政.府授意下通电支持莫擎宇,并令汀漳镇守使兼北洋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臧致平率兵十营进援。

此后不久,龙济光也由琼州出兵,抄袭粤省侧背。于是,段系军队攻粤之战全面展开。

前边也曾提到,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陆荣廷在梧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粤省守防作战计划。会议推举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兼广东督军。陆自称“年老多脖”,派其亲信、原广惠镇守使莫荣新代理广东督军。

莫荣新上任后,鉴于莫擎宇盘踞潮汕,李厚基出兵援潮,在陆荣廷的授意下,决定在进剿莫擎宇部之同时,实施大规模攻闽作战,以策应湘省军事。

十一月二十七日,由程璧光出面,召集滇军总司令李烈钧、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督军署参谋长郭椿森以及胡汉民、汪精卫等,在广州海珠开军事会议,商订攻闽方略。

决定成立“征闽海陆联合军”,以程璧光为总司令,指挥海军、滇军、粤军三支部队,分五路攻闽。兵力包括驻粤海军全部,陈炯明之粤军二十营,驻粤滇军全部,和粤省地方军八营,桂军一支队。

具体部署是:以陈炯明部二十营进攻漳州,为第一路。

李烈钧统率滇军两个师进攻汀州(今长汀),为第二路。

沈鸿英率“平潮军”十二营进攻上杭,为第三路。

刘志陆率“平潮军”十五营进攻诏安,为第四路。

程璧光率海军舰队袭击福州,为第五路。

计划确定不久,得悉龙济光于十二月十一日由琼州出兵攻粤,遂重新调整部署:由攻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继续率所部进攻闽省;以驻粤滇军第六军军长方声涛为征闽靖国军总指挥,率所部第八旅(旅长伍毓瑞)、第九旅(旅长夏述唐)进驻潮、汕,策应陈炯明部作战;以李烈钧为讨龙军总指挥,率沈鸿英、林虎两支部队赴粤东南抵御龙济光部;海军则全部参加讨龙作战。

陈炯明于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八日就任攻闽粤军总司令职后,便着手进行作战准备。

由于原二十营粤军装备低劣,每营仅有槍二三百支,莫荣新又从中掣肘,除拨少量开拔费外,饷弹方面概不负责。

陈炯明等深感实力单薄,出兵困难,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施行一项扩充实力的方案:一面向地方士绅借槍,一面向海外革命人士募捐饷款。

其中规定,能募到人槍二百者为营长,人槍六十者为连长,人槍二十者为排长,不愿担任军职的按槍付钱。

经过一番努力,共筹集到各种槍二千余支,子弹数万发。这样,加上滇军方声涛部,攻闽军总数达二万人左右。

陈炯明将攻闽军编为若干个支队,每支队辖二至四个营不等,命邓铿为参谋长。

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陈炯明在广州誓师攻闽。二十七日,率主力部队离开广州,开赴汕头。

这时,闽省全部军队约有三个师的兵力,其中有福建第一旅(旅长姚建屏)驻福州;北洋第十混成旅(旅长唐国谟)驻厦门;北洋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臧致平)驻诏安;闽省清乡队(总司令张清汝)驻延平(今南平市)。另有巡防队约四个团分驻各地。总计二万二千余人。

闽督李厚基得到粤军将要攻闽的情报后,一面调唐国谟等部开赴永定、上杭一带赶筑工事,准备抗击粤军,一面迭电北京政.府派兵援闽。

段祺瑞命童葆暄率浙军第一师紧急赴闽。

一九一八年二月中旬,攻闽粤军进抵潮州(今潮安)、汕头一带。但是,陈炯明对攻闽作战并不热心,部队进抵潮汕地区后,忙于招兵索饷,迟迟不向闽省发动进攻,致使北军得以从容调遣兵力,扩充力量,加强并完善了在闽西南的防御部署。

三月二十二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指出:“若乘敌军初到,地形未谙,利用内应,犹可先发制人”,宜“速下攻击命令”。但陈炯明以“布置未周”为借口,对孙中山之电令置若罔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