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萝卜章(1 / 2)

加入书签

为了把自己的想法传递出去,黎元洪通过英国记者埃德温在报纸上表明了态度:“敝人切望停战,俾联络共和各省,确定继续交战或与立宠人土协商阐解决事宜。敝人始终期望了结自相残杀,流血痛苦、毁坏财产之局面,以免遭致列强干涉。特声明愿做出任何让步,以确保停止残杀。窃以为应由共和党人与朝廷双方宣布休战,使双方代表得以洽商。倘共和各省议决继续交战,敝人甘冒矢石作战到底。”

我们已经知道,黎元洪这一态度的转变,也正是袁世凯拿下汉口和汉阳所要达到的目的。

袁世凯如愿了。

其实,不光是黎元洪,就是蔡济民、吴兆麟、张振武、蒋翊武、孙武等人,也知道武昌城是守不住的,他们只是要战斗到最后一刻,与武昌共存亡。“我以我血荐轩辕”,他们是想用流血牺牲,为共和“架桥铺路”。

正如我们前边所说,就在武昌城马上要失守之时,势如破竹的北洋军突然停止了进攻。蔡济民、吴兆麟、张振武等人都搞不清状况,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北洋军会派来求和的代表。

对阵的双方,一般都是战败方主动提出求和的,比如在对外作战中差不多是屡战屡败的清政.府。战胜方、优势方怎么会主动求和,几个人都不敢相信,但这是真的。

十二月一日下午五时,英国人盘恩在孙发绪的陪同下,急匆匆的赶到军政.府的洪山总司令部。

孙发绪,字莼斋,又号琴斋,远公,安徽桐城人,这也是个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民国后曾先后主政山东和山西,阎锡山在山西就是接任的他。他也是支持黎元洪和袁世凯的民社组织的主要发起人。

孙发绪善书法,兼工诗词。早年曾入皖府任朱家宝幕僚。

这时正被委任为军政.府顾问,深得黎元洪的重用和信任。

盘恩是汉口万国商会的会长,他是受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指派,而葛福则是受英国驻中国公使朱尔典之托。盘恩手里拿着一份停战协议,只要军政.府盖上大印,这协议便立刻生效。

有这样的好事,能不同意吗?但是,问题是大印不在,被黎元洪带到葛店去了。

在司令部接待盘恩的是蒋翊武和吴兆麟二人,盘恩对二人说:“贵部自举事以来,极为文明,秋毫无犯,我等十分赞赏,目前,武昌城内天天遭受的炮击,城内百姓痛苦万状,有鉴于此,我们约各国驻汉代表共同会商,建议双方暂且停战三日。

“现在清军方已经同意停火,我特来武昌面谒黎都督,通知此事,只要将我带来的公文,盖上黎都督的大印,停火就能生效。”

蒋翊武从盘恩手里接过停火协议,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点点头交给了吴兆麟。

吴兆麟看得仔细一些,只见协议书写道:“一、停战时各守现据界限,彼此不得稍有侵犯窥探。二、停战期限,定于十月十二日(公历十二月二日)早八点至十五日(十二月十五日)早八点,计三日,两军不得在此期间开战。三、军舰不得借停战之期泊近武汉南北岸,以占领优胜地位。须至青山以下停泊,至停战期满为止。四、停战期两军不得添兵修垒及一切补助战力等事。五、停战之约须有领事馆画押为中证人,庶免彼此违背条约。”

蒋翊武和吴兆麟交换了一下眼色,觉得这个协议完全可以接受。但两个人都知道,难办的事在于黎元洪的大都督大印被他本人带走了,能跟人家说黎元洪带着大印跑葛店去了吗?

蒋翊武脑袋活,他给吴兆麟使个眼色,暗示大印的事他来想办法,让吴兆麟先把人稳住。

两个人有个共同担心,生怕这天降的好事过期作废。

吴兆麟反应也很快,搪塞说:“我们的黎都督因为城内大火,临时搬到刘公祠办公。离这有十几里路,我们这就派人去取印。请几位休息一下,已经到了饭时,就请在我们这里,简单地吃顿便饭。”

说着,不待对方同意,就径自张罗起饭食。

蒋翊武趁空出去,给孙武打了个电话,让他想办法新刻个都督大印。弄个大萝卜章就行,反正就用一次。

孙武问明情况后,也特别的高兴,一口答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