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难不死(2 / 2)

加入书签

早年丧父,与母亲杭阿坦氏相依为命,从小接受正统的忠孝伦尚教育,侍母极孝。

作为皇室后辈,良弼没有八旗子弟的腐朽气质,更没有逗鸟遛狗的爱好。他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司长。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

良弼刚正傲骨,素有大志,以知兵而为清末旗员翘楚。不但是旗人中“崭新的军事人才,而且才情卓越”,参与了清末一系列振武图强的军事活动,“改军制,练新军,立军学,良弼皆主其谋”。尤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举凡吴禄贞、哈汉章、沈尚谦、卢静远、章递骏、陈其采、冯耿光、蒋百里等无不延纳,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良弼既反对起用袁世凯,又反对革命,冀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

一月十九日,宗社党发布宣言,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此时,良弼的禁卫军协都统一职虽已被冯国璋接替,但在禁卫军中仍广有人脉,铁良更是久历行伍,在军中的影响大约仅次于袁世凯,因此宗社党声势不小。

奕劻所以这样的坚持,有人说是收了袁世凯三百万两银子,在为袁世凯出死力。

凭袁世凯的办事风格,给奕劻送重礼是很正常的,但送这么多恐怕不值得。

无论奕劻的活动能力有多大,但因其贪腐,在皇族宗亲中威信并不是很高,能量也很有限。袁世凯用银子的地方很多,不见得花到奕劻身上这么多。

奕劻或许是在帮袁世凯,但他可能更是识大体。

袁世凯很着急,他怕有变,怕夜长梦多。这一天,他的好朋友英国公使朱尔典来访。

朱尔典(Joh

NewellJo

da

,1852―1925),英国外交家,生于爱尔兰,为农家子弟。就读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皇后学院,拥有文学硕士学位。

清光绪二年(1876)来华,先在北京领事馆任见习翻译员,曾于各口岸学习领事业务,对中国官场相当了解。

一八八八年升为北京公使馆馆员,一八九一年成为中文书记长。一八九六年出任汉城总领事,一八九八年升为驻华代理公使,一九零一年成为办理公使,一九零六年成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

一九二零年退休之后,曾出席华盛顿会议。一九二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袁世凯与朱尔典是故交,他们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因位高权重而备受猜忌的袁世凯被贬谪出京,袁一度心灰意冷。据说朱尔典还曾去信劝他振作,养身待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