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夜 清洁(2 / 2)

加入书签

稀释

稀释这种方法也常被应用在实验室里。在实验室里,我们用液体把细菌稀释到不同浓度,然后滴在螟蛾幼虫的身上,如果它生病了就会变色。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细菌从什么浓度会让螟蛾幼虫开始产生病变,有的细菌从每滴1000个就开始导致病变,有的从每滴1000万个才开始有反应。

在日常家务里,清洗瓜果蔬菜也是用了稀释的方法。通过水洗,从泥土中带上来的大部分细菌都被冲掉了,剩下的那一点点也已不成气候。在韩国,主妇们还会在淘菜的水里加一点点醋,让细菌在这种酸性环境里日子更难过一点。另外,给房间通风也是应用了稀释的方法。

如果餐具冲洗完了以后你又用洗碗布在上面抹了一圈的话,可能这个意图是好的,但是实际效果就跟你用舌头在盘子上又舔了一圈一样。

因为洗碗布温暖、潮湿,里面充满了细小的食物残渣,听上去是不是很像微生物的天堂。要是你在显微镜下观察过洗碗布的话,估计你这辈子用它的时候都会有心理阴影了。

所以洗碗布只适合用来擦洗掉碗碟上大块的污渍,之后一定要用水再好好地把餐具冲一下。厨房里的抹布、手巾也是一样的,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之后晾干,否则它们也会成为细菌完美的大本营。

烘干

细菌在干燥的表面是没法繁殖的,有的细菌甚至会旱死。刚刚擦过的地板在干了以后是最干净的。用墩布拖过的地板再进行烘干是最干净的。香体剂的使用也是同样的道理,腋下涂完香体剂以后不利于细菌繁殖,于是体臭自然就淡了。干燥真的是件美好的事。食物适当地烘干以后就可以保存很久的时间都不会坏,比如面条、麦片、饼干、葡萄干、红豆和肉干都是运用了这个储存技巧。

温度

大自然每年都会好好地冻上那么一段时间,那就是冬天。对细菌来说这是每年最难熬的日子。用冰箱储存食物,我们可以让细菌的日子每天都像冬天一样难过。但是冰箱里总是存放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即使温度低一点,也还是细菌的天堂,所以冰箱里的温度最高不能超过5度。

不止低温,高温对细菌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大部分的东西在常温下洗洗就可以了,这是运用了之前说过的稀释的原理。但是处理厨房抹布、内衣或者病号的衣物时,除了稀释,不妨再用高温(60摄氏度以上)加一道保险栓吧。超过40摄氏度大部分的大肠杆菌就会死掉,而到了70摄氏度的时候就连顽固的沙门氏菌也会挂掉。

清洁

“清洁”是指把表面的一层由油脂和蛋白质组成的薄膜清除掉。这样所有包裹在这层薄膜里,或者藏在薄膜下的细菌就可以一并被带走了。

“清洁”这件事可简单可复杂。大多数情况下清水加清洁剂就够了,但有的时候却必须要做到极致。比如药厂的流水线,尤其是直接要注射进静脉的针剂,一个细菌都不可以有。药理试验室经常用碘来消毒,因为碘可以升华。升华就是指固体碘在加热后不经过液态就直接气化。加热后的碘升华成蓝紫色的蒸汽,把整个实验室都笼罩了起来。

这才只是第一步而已,因为碘还可以凝华。只要把温度冷却下来,弥漫在整个房间的碘蒸气就会直接凝结成固体,一颗颗微小的晶体把细菌包裹在里面然后坠落到台面上、地面上。这时工作人员就会穿着无菌服,穿过好几层空气消毒闸门,进到实验室把碘晶体清扫干净。

我们涂手霜的时候用的其实是同样的原理:细菌可以被牢牢地锁在这层油脂里,我们洗手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和油脂层一并洗掉。如果是皮肤自己的油脂,那不要用肥皂光用水就够了,这样也可以保护油脂层不会被完全破坏掉,洗完手后它很快就又可以修复起来。太频繁地洗手或洗澡是没有意义的。要是把起保护作用的油脂膜完全洗掉了的话,会让皮肤毫无防备地完全暴露在周围的环境中。这个时候要是有腥秽的细菌入侵进来,出汗时气味就会变得更重。于是再洗,更臭,简直是噩梦般的恶性循环。

新方法

一个来自根特的科研小组想出了一个治疗汗臭的新方法——用细菌来对付细菌。他们给试验对象的腋下消毒后,涂上无臭无味的细菌,几分钟后试验对象就可以穿上衣服回家了。这个试验对象还必须定期回到实验室,接受专家的审查,审查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抬起膀子让人闻他的腋下。第一批试验结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在不少人身上,中性味道的细菌都可以把臭味细菌成功驱赶走。

现在迪伦市的公共厕所也用上了这个方法来对付厕所里的熏天臭气。

有一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细菌组合剂,可以在打扫卫生时当作普通的清洁剂来使用。这个组合剂里的细菌全都是没有味道的,它们可以通过繁殖扩散来驱赶发出臭味的细菌。

用这个方法来清洁卫生设施简直是太棒了,只可惜这家公司不愿意透露这个细菌试剂的配方,这样我们就没法对它进行全面的科学测评。不管怎么说,至少到目前为止迪伦市公共厕所的改造项目进行得还是相当顺利的。

这种新概念的清洁方式又印证了之前我所说的话:干净不是指一个细菌都不留,干净是指优化细菌组合,让有益的细菌始终占上风。换句话说就是,消灭真正危险的细菌,有意识地栽培有益的细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