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夜 学习(五)(1 / 2)

加入书签

遗忘。

遗忘也是进化保留下来的机制,其存在的意义是让记忆保持有效。

如果没有遗忘,大脑没有容量应对更多的信息,这就好比宇宙循环规律,人吃饭也要排泄,如此重复,人白天活动晚上睡觉,如此重复,其间相互补充,类似波的形式。

遗忘的类型:

一是稍纵即逝。

记忆会随时间消退,即使长期记忆,每次遗忘都有记忆留存,这也是对于长期记忆为什么复习十分重要的原因。

记忆留存随着复习和回忆次数增加,形成长期记忆,遗忘往往在记忆后就发生,并且随时间进入平台期,也就是记忆后第一天遗忘最多,第二天其次,以后逐渐稳定。

遗忘还有一个特别的区别,那就是直接关系到生存和繁殖的事物,往往很难遗忘,例如学会的生存技能、喜欢的异性、食物获得的方法和风险等。

二是心不在焉。

当你想不起来手机放哪了的时候,就是心不在焉,因为你放手机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大脑只是潜意识放手机。

三是干扰。

学习或记忆的事物与大脑中已有的记忆越相近,干扰越大。

大脑记忆的特点就是整体和特点,如果两个内容很相近,大脑只能将他们的区别配对记忆,这就好比原来两条腿走路,现在只有一条腿,当然变困难了。

没有意义的内容产生干扰大,对于个体生存和繁殖没有意义的事物,进化机制决定了难以形成有效记忆。

强烈的情绪会对正在经历的事物干扰大,比如我们愤怒时很难记住别人说的话。

干扰有前摄和后摄区别,前摄干扰是旧记忆阻碍新记忆形成,例如,你已经熟练应用WORD,这时让你学习WPS你就会产生大量两者干扰记忆。

后摄干扰是新信息阻碍旧记忆读取,例如以前开手动档车,然后你换自动档开了一年上,这时再让你开手动档你会忘记离合。

干扰记忆造成我们对一个事物两头记忆清楚,中间却很容易忘记,因为中间部分即有前摄又有后摄。

四是错误归因。

这是因为记忆在使用时是需要从大脑中提取的,提取过程就是记忆重现过程,涉及记忆当时的环境中的要素有很多,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相关内容。

当记忆重现时存在缺口,大脑会补缺,例如当人物记不清,大脑会综合判断补充,这时就有可能产生错误。

对于抽象记忆也类似,当圆周率后的某一数字记不清时,大脑会补缺,因为大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和机能,对类似的内容进行分类存储。

所以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可能碎片化几十部分分别存储在不同部位,提取时再从这些地方重组,对于一些记忆不太清楚的内容,大脑会综合事物的最大概率逻辑补缺,这是我们大脑进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相比大脑分类记忆更有效的生存,这点代价是必要的。

实验证明,人类大脑是如此依赖最大概率客观逻辑补缺。

给出一组词语,窗帘、窗框、窗纱、窗台、窗玻璃、炉子、壁炉、微风、百叶窗、阳光、窗外、房屋构造,让这些人过一小时回忆这些词语,他们大多数都认为窗户也在里面。

有很多作曲人坚定认为自己是原创,没有剽窃别人作品,实际上,他以前听过别人的作品,并形成记忆,在自己创作时脑海里闪现出来这时因为记忆不清楚,根据最大概率逻辑补缺,这就成了自己的创作,实际上这些记忆都是错误的。

不同个体因为认知、经历、价值观等差异,对同一情况的补缺也可能大不相同,例如上面作曲的,有的人就会怀疑这可能是借鉴了以前听过的旋律。

第五易受暗示。

暗示能够扭曲和创造记忆,这点对于心理侦破相当重要,谎言和实话,从来都是难度相当大的判断,随着时间、环境因素变化、个体利益、认知等都会发生变化。

编码特异性原则。

人所处调取环境与记忆编码形式越相近,记忆读取速度越快,相反则越慢。

例如,在考试中全部都是你平时熟练的题型和内容,你就容易调取记忆配对,如果是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题型,你要从记忆中将对应知识配对到题目中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是进化机制决定的,因为我们祖先(包括其他动物)生存环境大部分事物都是不断重复的,这种机制能提高效率节约消耗。

这也是为什么个体不希望自己生存环境经常变化的原因之一,因为新环境对自己生存繁殖是种未知风险,第二适应新环境需要花费比原来多的多能量和资源,很多事物需要重新记忆和配对,第三个体很少会在生存繁殖稳定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环境,几乎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生存和繁殖受到威胁的被动行为,或是外在环境逼迫的结果。

但这种情况是以个体角度进化的机制结果(个体是自私的,这也是进化对整体来讲是盲目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从整体角度看,这种被迫适应不同环境是有益的,因为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总是有个体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这种多样性保证整体生存繁殖普适性。

思维和智能。

思维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脑用来自感觉、情绪和记忆的信息创造和操控象概念、意象、图式和脚本这样的心理表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