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夜 筛选的本质(1 / 2)

加入书签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精神病态)。

指群体中总有一小部分个体,他们的社会认知及采用策略总是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没有羞耻感、道德感、全部以自身为主,冲突不可靠,不能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他们就象海盗,是机会主义者,他们总以最小的付出骗取较大的利益,与前面提出的太阳鱼一样,这类人的策略相当于潜藏者(海盗)和拟态者(骗子),博弈是动态的,这类人不可能被消灭,因为从进化角度看,他们的策略是最优的。

但他们又不可能成为群体主流,因为他们的生存繁殖依附的正是抚养者(利他合作者)。

在稳定的群体中,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数量很少,因为群体已经进化出声誉等识别机制,而在流动大不稳定的群体中,最适应采用这种欺骗和抢夺策略(这是动态的,当稳定的群体变得不稳定时,原来采取合作策略的个体也会改变策略)。

总之,所有的策略都是合理的,它们都经历了时间及自然选择的筛选,个体如何决策,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

很多心理有障碍的病人,因为其自身状态没有一个稳定的指标(相对生理医学),其描述与医生识别产生了较大差异。

进化心理学重点从进化角度对临床心理进行分析,所谓心理障碍,是指一种心理机制如果在特定环境下没有执行进化中所应有的设计(存在)功能,表明该个体心理功能存在障碍,这种现象称为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只是人体功能障碍的一部分,功能障碍包括很多,例如,人体在温度很高的环境中不能排汗调节体温,那就是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当皮肤破损,血液无法凝结,就是凝血功能(机制)障碍等等。

心理障碍有时同样致命,例如当你看到毒蛇不知道避让,就有可能丧命。

心理障碍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激活失败,如看到毒蛇不知道避让,二是背景失败,不分环境产生混乱机制,三是协调失败,机制无法协调解决问题。

产生的原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发展因素(后天产生,例如脑损伤,心理损伤等。

从进化角度看,有些现象只是现代环境与远古环境发生本质改变,远古机制作用结果与现代环境不相关或不适用。

例如,远古人类生存群体较小,最大群体不过几百人(针对人类进化时间,不算近几千年的人类生活环境,因为几千年根本不可能完成筛选器进化),如今人类群体不但数量上几何级数增长,交往方式也有了实质变化。

远隔万里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认识交往,大量的明星,广告,影视给所有人都展现了最英俊最貌美的个体,但他们只是全群体中很少的一部分,但为什么我们评估机制却告诉我们,现在周围基本上都是俊男美女?

就是因为我们评估机制还是远古没有来的及进化的机制,因为这种原因产生的错误问题,并不是功能障碍。

其次,从付出代价和获得收益角度看,有些心理机制辨识阀值很低(进化出的心理机制总是偏向某一方向的判断和选择,这种偏向并不依赖于事实情况,相当于木桶理论,短板就是阀值,但短板在这里却不是有害的,而是对我们生存繁殖极为有利的进化机制)。

这是因为一旦判断结果成立自己可能避免极大的损失或得到极大收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例如,夜里我们走在野外,总是觉得旁边的树丛中有野兽,可实际上没有,我们看到美女对我们微笑,总是觉得美女对我们有性接触的意思,实际上美女只是出于礼貌等等。

这些辨识错误我们付出的代价很小,但如果辨识正确,我们会避免极大损失或得到极大的收益。

这种能避免灾难风险并能得到巨大收益的“偏执”进化机制最终被保留下来。

还有,就是有些心理机制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痛苦,但这也是进化出来的适应机制,例如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机制都是进化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这些机制本质上都是为主体生存繁殖服务的,如果我们没有恐惧,我们死亡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如果我们没有焦虑,我们可能损失惨重,这些机制被激活往往意味着问题的严重性,说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受到严重威胁。

还有的心理机制与我们社会主流道德和行为准则违背,但这类心理机制进化出来有它的合理性。

例如,虐待、欺骗、通奸等,要从进化角度理解为什么这些机制能进化,个体在激活这些机制前,心理矛盾是剧烈的,他们知道这样做的代价和风险。

但重点来了,当他们付出的代价和他们从中得到的收益相比不值一提的时候,他们就会激活机制,比如虐待的是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子,因为不是亲生,基因相似度为零,虐待可以将自己资源投入最小化甚至不投入,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更多的繁殖机会。

作为一个没有地位没有名誉的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工作,整天酗酒的父亲,虐待的概率更大,因为从个体角度,没有损失还能得到机会,虐待机制就会被激活。

但是如果继子已经成年并为自己提供生存资源,同时减少自己资源投入,这时虐待产生的损失和收益相当甚至大于收益,虐待机制就不会激活。

所以如何理解个体心理机制和行为,必须要站在个体的环境背景和生存繁殖角度分析,认识到机制存在的本质。

这就好比人体为什么会发烧和咳嗽,有些人认为发烧不好,但为什么这个机制能进化发展到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