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夜 人格(一)(2 / 2)

加入书签

用以研究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直接可观察)和心理过程(间接的需要推断和评估)的科学。

颜色是不存在的,只是大脑将不同频率的光波解读为不同“颜色”的光而已。

躁郁症并不是潜意识造成的,而是大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造成,这是因为某些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这种病症,研究发现,大脑产生这类化学特质跟遗传有关。

我们的大脑总是有选择性的记忆周围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准确无误的记忆,就算那些记忆的东西,也会因为大脑意识而被扭曲。

智力受到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一个人智力水平在一生中,随着环境变化也在不断变化(排除年龄变化的影响)。

测谎仪并不可靠,即使最专业的心理专家,也不能完全无误的指认说谎者和实话者。

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是防止伪科学的好方法。

我们知道,就算是被科学证实的事物,也并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成立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规律都有其条件和环境,我们只有在事物所在的环境的某一时间段(空间和时间),总结其规律和性质才是真实可靠的。

特别是心理学,往往因为抽象难以表述和理解,伪心理学特别多。

如何准确理解心理,要从本质出发,对于同一情境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心理认知和情绪反应,我们必须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情况,才能准确把握什么是心理。

这就要知道,心理表现没有对错,只是个体认知不同而已,心理维度复杂,如同我们认知这个世界一样。

例如,一个用线条描写出的正方体,我们通过视觉去认知时会有不同的角度,有的人第一眼看去是从右上角认知,认为我是从右上角俯视这个正方体,有的人第一眼看去是从左下角认知,认为我是从左下角仰视这个正方体。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越是抽象的事物,认知角度和方向就越不相同,即使是亲身经历的事物,也会因为自身经验和能力等不同而不同。

例如,一个老猎人和一个新手在遇到成年棕熊时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那么现代心理学都有哪些不同的心理视角呢?

目前有七种。

随着人类科学发展,认知也会发展,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七种只是当前的情况:分别是生物学(遗传、进化、神经、病症)、发展(个体不同年龄时期心理)、认知(思维、预期、感知、记忆等)、临床(针对心理病症和心理障碍)、行为主义(通过行为学习认知)、特质(人格区分,五个维度)和社会文化(不同宗教、习俗、地域的认知心理背景)观点。

这就好比不同的画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在同一场景中描绘同一事物。

这七种中,生物学理论、发展理论和认知理论得到了较广泛认可,社会文化是新兴的理论,因为其没有较大规模实证,理论还处在假设阶段。临床和行为主义已经衰落,因为随着心理学不断发展,它们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抽象,所以只有通过实证证实的才能作为科学理论,否则只能是猜想和权威言论而已。

科学检验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认知事物的规律是一样的。

检验一般分为五个环节,一是提出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一定是最关键的。

二是实施受控的检验。也即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分别实施验证。例如聪明的马中,要检验马能计算和推理这一假设,要有四个条件证实成真,一是马与训马者都能看到题目并且马能看到训马者,二是马能看到题目但训马者看不到,马与训马者之间可以交流,三是马与训马者都能看到题目,但马看不到训马者并且听不到训马者,四是马能看到题目但训马者看不到,马与训马者间不可交流。

三收集客观数据。检验次数要具备一定的数量和样本随机性,以纠正偏差,数据要能反应假设结果。

四分析结果。

五得出结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