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夜 病菌(二)(1 / 2)

加入书签

人类违背自然法则,肆意繁殖,产生了许多恶果。

首先,病菌普遍出现耐药性,近年甚至出现无药可治的超级病菌,而人类并没有好的办法来应对这种情况,因为新的抗生素越来越难以被发现和发明,近几十年人类只应用了几种抗生素新药,头孢等。

2012年,一位慢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可怕的脚伤前往巴西一家医院救治,让人意外的是,广谱抗生素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对此都完全没有效果,而在传统上,万古霉素被认为是“最后一线抗生素”,用于治疗其他抗生素都无效的严重感染。

这名男子脚上感染的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三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每一种细菌都具有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这家位于巴西的医院缺乏应对这一情况所需的资源,患者被转到更大的医院,但由于损伤过于严重,他不得不进行截肢。

其次,因为人口数量过大,为病菌变异和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当HIV病毒从非洲猩猩身上变异,能在人类中传播后,这一病毒让人类陷入绝望,重新认识生存和繁殖的意义:人多不一定是好事。在病菌看来,遍布地球陆地表面的75亿人类,就是庞大的食物饲养场中的猪马牛羊……

再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让病毒有可能发生更多更快的变异,1781年,麻疹在达法罗群岛爆发,由于人口分散,很快就消失了。直到1846年,一个受感染的丹麦人坐船来到岛上,才致使麻疹再次在岛上爆发(变异的麻疹病毒,不是以前有抗体的),岛上几乎全部人都得了麻疹(7782人),有的人死去,有的人康复,至此以后再无爆发(麻疹病毒不存在变异条件),除非有外来感染源(变异)上岛。

就这样,病菌消灭一波人口,发生变异再来消灭一波,人口总是被这样精准地调控着,但是人类打破了平衡,病菌也相应地发生了对抗性改变,它们变异的更多样更快,有的变异体几乎所有人类都无法抵抗(hiv),有的变异体更顽强更凶残(十几年前的流感只需要口服药物一周静养即可,现在的流感输液打针还要半月时间才能慢慢好。)

这些变异体被人口密集的大群体带到了与世隔绝的小群体中,往往造成小群体的灭顶之灾。1902年冬天,由捕鲸船“活跃号”上的一名水手带来的痢疾使56名萨德勒缪特爱斯基摩人中的51人死亡,他们是生活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一群与世隔绝的人,就是这样一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痢疾,让存续了几百年的种群灭绝了,因为这个种群中没有一个人有这种病疫的抗体。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稀少的群体也并非没有传染病,只不过相比人口稠密的群体少而已,并且症状相对温和。例如新几内亚高原地区只有几千人的部落,地广人稀,但他们中间依然流行麻风病,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病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杀死宿主,在几十年漫长的“共生”中,就会传播给其他人,除非病人一辈子隔离,与此相似的还有寄生虫病(钩虫等),特点都是病程漫长和非致命,这是小规模群体病菌演化的特征。与流行病相比,这些病都很古老,例如HIV是1959年被发现,流行性脊髓灰质炎是1840年发现等。

人**发和定居在病菌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人口多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定居可以让他们传播的条件稳定化(带有病菌的粪便、污水、空气)。那么人类为什么要选择定居和人**发呢?

因为人类并没有把这些小不点放在眼里,在人类眼里的敌人是自己的同类,只有更多的族人才能战胜其他部落和群体,掠夺更多的资源和女人,只有定居才能实现分工和资源储备,就目前来看,75亿人仿佛是在享受着进化以来丰富的成果,但真是这样吗?

基本上所有流行病都在人口大规模爆发后产生,这是群体数量达到一定密度和数量的必然结果。

例如,随着人类大规模饲养动物,以前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变异后可以在人类中传播,一旦这种跨物种的传播发生,病毒就实现了从0到1的跃进,很快这类病菌会进一步演化变异,以便更高效地在人类中传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