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夜 过程与结果(2 / 2)

加入书签

第三就是受伤增加,在大量跨平台训练中,肌肉和关节、韧带等组织过度劳累,在疲劳状态下即使做很简单的动作,都会受伤。我的右腿膝下韧带受伤就是因为跑完当天回家蹲下吃桃子拉伤,只是个简单的深蹲(在前天跑了人生第一次半马,量大了)。

第四就是饮食。虽然右腿拉伤,但我依然保持隔天跑的计划,每次刚开始跑小腿落地时膝盖下部会痛一下,但忍过两公里就不明显了,配速也能恢复正常。就这样我跑了两周,但腿依然没好。直到我连续吃排骨补钙,我的膝盖才有了明显好转,按压也没有明显的痛感。

好的饮食能加快身体各组织的修复,快速恢复体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少食多餐的重要性,这样做能让身体储能保持在一个持续充沛的水平,不会大幅波动,有利于运动水平发挥。

同样的食量,你一天只吃两顿,能量利用效率会大大下降,身体无法在短时间内抹平饥饿的枯竭。

这也是为什么你前天没有好好吃饭,第二天在饱食后两小时长跑,身体状态依然不理想的原因。

第五就是跑前至少一天(最好长期充分科学地摄入)必须要有充分的蛋白质及多样食物补充,如果象有些人为了节食减肥只吃谷类是无法满足长距离跑的需要。

我尝试了几次在周末只吃燕麦和小米粥来减脂,但这严重影响了我长跑的状态和感受,跑过5公里,明显感觉身体没有了能量,表现在双腿无力、手臂摆动无力发麻,呼吸吃力,身体沉重,无法继续坚持下去。而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这种感受在10公里以后才会出现,并且可以克服,不会出现无法继续的情况。

第六就是对身体盐分和微量元素的重视。有一段时间我的饮食很清淡,很少摄入盐分,在长跑后程会有明显的肌肉控制下降(即使踩在平地,小腿或大腿肌肉也会时而抽搐一下,造成不可控损伤)。研究人员发现,一位身体健康的跑步者,并不需要比普通人摄入更多的额外的盐分(注意,在合理区间内),即便他身体中钠离子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不会影响到他在比赛中的成绩。所以,要保证在合理范围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第七就是休息。当然我在这点上没出现过问题,那就是每次大运动后充分休息,给身体修复和补充的时间。

这里强调一下,休息除了被动休息外(睡觉不动)还包括主动休息,就是对身体进行充分的拉伸和按摩。

长时间被动休息对身体恢复没有好处,反而降低身体对运动的适应性。比如连续两天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也不做,科学的休息是间歇性的,在吃睡中间穿插一定的轻量活动,让身体的器官和肌肉保持运动适性。

第八尽量不要让身体受伤。一旦出现受伤要停止相关部位的训练,保证足够休息和按摩,在完全恢复后再进行恢复训练,不可带伤硬加训练和强度,否则小伤变大伤,结果就是更长时间的修复甚至永久失去运动机能,其次,带伤训练不利于身体其他部位功能充分发挥,不但无法保障训练效果,更可能因为机体功能相互牵扯而造成更多损伤。

第九运动装备。我们要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运动装备保持科学认知,有些装备确实必要,例如针对跑者的跑鞋,针对在寒冬长跑的手套等(不带手套虽然不会冻掉手指,但十公里后手背会痛,特别是握拳时劲拉着痛)。

而有些装备则并没有必要,甚至没有被证实有用(心理性的,因人而异),例如压缩腿套、遮阳帽。

跑鞋对于一个跑者有多重要呢?我感觉一个适合自己的跑鞋完全决定跑步的发挥和感受。

我适合轻量(超轻)跑鞋,这也是我在穿过多双不同跑鞋后体验的结果,我穿过减震厚底跑鞋,感觉拖着两块砖头,不但速度上不去,还造成脚腕酸胀,因为我体重轻,回弹、减震对我作用不大,对于大体重的跑者,可能正好和我相反。

不要轻信广告,只有自己亲身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体验才能总结出心得。

其他方面,跑前不要空腹也不能饱腹,根据情况可安排在饭后2小时(进食少的可在1小时后)跑,空腹进食少量食物可以跑,但不宜长距离。再有就是热身,很重要,特别是一天都没有活动的情况下,必须要让身体各部分都充分活跃起来,再开始跑。

比如先慢走到快走,拉伸、少量力量等,走到身体给自己的信号已经做好了长跑的准备。比如血流加速、关节灵活、肌肉舒展、身体微热。因为热身不到位受伤有过多次。

最后就是关于瓶颈突破,这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要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突破平台期也有一定的受伤风险,要根据身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比如,不要着急提高距离和速度,当你能以轻松的感觉跑完十公里,身体能快速恢复并且呼吸等正常,这说明身体已经具备了突破十公里平台的准备,这时突破就轻松了,而且受伤的可能性也小了许多。

步频和步幅的关系。两者相乘就是速度,所以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共同训练。提高速度。五公里可以配速4,下面就要增加到6公里4……并且这种高配速小距离跑与长距离低配速相结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