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2 / 2)

加入书签

当登闻鼓声传来之后,老皇帝明显愣了下,把手中的饼卷了卷塞入口中,嚼巴咽下之后,方才思考了下这事。

接过丝帕,擦着嘴,刘皇帝语气中带着少许感慨,问嵒脱:“登闻鼓这是多久没敲响了?”

嵒脱实则也有些意外,不过面色平静,淡定地回道:“禀官家,具体多长时间,小的也记不清了,小的只记得,前一次还是在东京,还是因为一件耕牛失窃案……”

从开宝朝登闻鼓制的发展变化,也能看出刘皇帝在治国用政上的转变,总的来说,是逃不脱一个“懈怠”评价的。

曾经作为刘皇帝直面小民、倾听下情途径的登闻鼓制,到开宝二十八年的如今,已然是形同虚设。这绝非是制度本身有什么问题,出问题的只是老皇帝罢了。

就如喦脱所言,上一次登闻鼓响,而刘皇帝亲自接见,还是在好几年前了,那时符后尚在,刘皇帝也还没心灰意冷,猜忌心也没重到如今这般形成心病。

那一次,就是因为开封郊外一农民,家里的牛丢了,竟然直接去敲登闻鼓。结果嘛,刘皇帝还是亲自接见了,而在得知具体情况之时,那张老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结果只是将之移交给开封府处置。

那之后,刘皇帝也就彻底爆发了,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他早为一些“鸡毛蒜皮”就敲登闻鼓的事情厌烦透了,只是,制度他规定的,要展示亲民勤政的一面,只是咬牙撑着罢了。

而真正想通过登闻鼓,去了解民情,从多年的实践结果来看,效果也并不显著。于是借着“失牛案”,刘皇帝下诏,打了个补丁,诏令民非人命及重大特殊案件,不得登闻上告。

这几乎就是针对小民的,当官多有个分寸,刘皇帝本是这么认为的。但“丢牛案”后续的发展,几乎颠覆了刘皇帝对“登闻鼓制”的认知。

经过武德司调查,那名上告的老农,背后是受人指使,幕后主使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督察院一个侍御史,也并没有什么阴谋。

其目的就更显荒唐,次人认为皇帝应该更多的听从他们这些御史言官的纠弹劝谏,对登闻上告制度很蔑视,指使那名老农上告,也只是想看看刘皇帝会怎么应对,也让刘皇帝意识到,放开民意究竟是怎样一种可笑、低效的决策。天子高高在上,怎能同愚人贱民直接沟通呢......

当这样的汇报上呈御案,可想而知,老皇帝的心态是如何爆炸。最终结果,那老农念其庸贱,为人所诓骗,略施惩戒,鞭笞二十就放了。

那名侍御史下场就惨了,都被以“欺君之罪”处死,还加了条“居心叵测”的诛心之罪,家人也受到牵连,家产籍没,发配安西......

但是,这些都难以真正发泄刘皇帝胸中的怒火与戾气,他由此联想到了很多,并且想起了当年最为轰动的“科举舞弊案”,背后毕竟有秦王刘煦的影子。

刘皇帝甚至不禁怀疑,过去每一次登闻鼓响起,小民上告案件本身背后,是否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是否都有人在背后策动,是否过去那么多年,都是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目的在陪他这个皇帝“玩”......

毕竟,普通小民,连官府都基本不愿意打交道的,到宫阙敲鼓,恐怕连路都找不到。能够敲响登闻鼓的,还得是有一定见识与出身的人。但偏偏,过去直接告到刘皇帝那里的普通士民,还真是有一些的。

“失牛案”对刘皇帝的影响很大,大到他对登闻鼓制失去了兴趣,当皇帝在某一方面明确表露出心思时,结果是注定的,登闻鼓制的名存实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如今,时隔多年,登闻鼓再一次敲响了,在恍惚的同时,刘皇帝也不禁好奇,原因是何,应当不至于是丢只鸡、死条狗吧......

当即吩咐,让喦脱亲自去把来人带进宫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