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组队去开团(2 / 2)

加入书签

“嗯嗯,那我就放心了。那就再带一百万两过去吧!不过和人一样,分批过去。第一批先过去一百万两银子和两千人,过一两个月再派一批过去……”张石川本来只想带一百万,既然银子富裕,干嘛不多带点?

三天后,第一批队伍由负责农垦的徐平和负责基建的葛二喜带队奔赴大沽港准备出海。严格的说来,带队的应该是四阿哥安排给张石川做师爷的夏道柟。

夏道柟五十左右年纪,胡子花白身材矮胖,据说曾经是太子的门人,也不知道四阿哥是怎么搞到手的。不过张石川总觉得这个夏道柟比起老瘸子邬思道可是差远了。

“夏先生,张某还有些俗事需要处理,还麻烦夏先生先行一步拿着文书官印去交割一下吧。”张石川笑嘻嘻的说道。

“好说好说,张大人如此看得起老夫,老夫定然尽心竭力给大人打好前站。”虽然对张石川的了解只限于传闻,但是夏道柟知道这小子绝对不是个省油的灯。

“好,那夏先生先随船走海路南下吧,带上一百万两银子,先去帮我买地,多多益善,嗯,徐平和葛二喜会告诉你买什么地……”张石川指了指徐平和葛二喜。

夏道柟听了这话差点一头栽地上。虽然知道张石川财大气粗,但是这是去当官的,上来就花一百万两银子买地是几个意思?

张石川可是流官,难不成还要一辈子就在琼州府了?一百万两啊!买地?按照京师的地价也能买到一千二三百顷的地,更何况是蛮荒的琼州府?

他哪里知道,张石川的算盘早就打得啪啪响了。虽然不知道不知道琼州府的地价几何,但是肯定贵不过京师吧?

而且海南岛那么大,只有四十万人口,还有不少黎族人是住在大山里,沿海的平原和丘陵得有多少荒地?

这些地跟白捡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投入人力开垦出来,自己走的时候转手一卖,就能几倍十几倍的利润到手了。

而且朝廷有规定,新垦荒地三年不用纳税!这是什么概念,三年免税,自己用这些粮食能养活多少人?

夏道柟自然想不到这些,他还在因为一百万辆银子去琼州府买地的事儿而震惊。

还没等他反映过味儿来,张石川又说道:“这是第一批的,后续还要买,夏先生费心了。哎?你咋抽了呢?快快快,拿凉水来……”

张石川的计划十分简单粗暴:让海上生圆月五条大船载满了人和物资从大沽出海,直接南下奔琼州府去打前站,前期带过去的是主抓农耕垦荒的徐平和负责基建的葛二喜以及石灰、水泥玻璃等作坊的人才,船队将载着百万两银子以及各种作物种子。

小林子也会带着二十个熟练掌握种牛痘技术的人分别驻留济州牧和琉球,教给当地的百姓们如何注射疫苗。当然,教会了之后就必须得撤离,因为琼州府上还有四十万人等着接种疫苗呢。

送走了先遣队之后,张石川带着老婆孩子又用几天的时间把唐山镇转了个遍。这里的点点滴滴都能勾起他的回忆。

想想一走就是几年回不来,他还是有些不舍。赵娥和吴莺儿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感触,当初唐山镇还是一片荒地,那会儿只能住在马车里,四周除了野草就是野草,现在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作坊林立良田遍布了。

而且受张石川的影响,别说亲眼看着唐山镇一砖一瓦的建起来的赵娥吴莺儿,就连思户金都把唐园、唐山镇当成是自己的家了,她在这里生下了儿子!

张石川看着媳妇们一个个闷闷不乐自己反而笑了:“你们这是干啥?咱们又不是不回来了!不就是出去玩儿几年吗!你们猜猜,咱们回来之后唐山镇会变成什么样?”

“川哥不在,还能有什么变化?”吴莺儿嫣然一笑。

“我不在就不能变化了?还有这么多人呢,还有王钧在呢。肯定会有变化的!”张石川自信满满的说道。

“嗯,烟囱会更多!”赵娥想了想说道。在唐山镇人的眼中,烟囱已经是作坊的代名词了。

“人口会更多,镇子会更繁华,土地应该还会扩大,人们越来越有钱,吃得越来越好,都能读书识字……”思户金看事情的眼光还是比赵娥和吴莺儿全面。

“嗯,等咱们回来了,给儿子女儿们准备的那些房子也都能派上用场了,嘿嘿嘿……”看着三个越发妖娆的小妮子,张石川漏出了猥琐的笑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