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逛街买买买(2 / 2)

加入书签

“这什么这?试试这个。”张石川拿起一对东珠耳坠说道。“嗯,好看!买了!小娥,你看看这个凤钗喜欢不?还有这个簪子也挺漂亮的,乌恩其,这对镯子送给萨仁高娃,还有这个麒麟长命锁,给你还没出世的孩子……”

乌恩其又要跪下磕头,让张石川给拦住了。

看着赵娥和吴莺儿两个喜笑颜开的在那挑首饰,张石川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意思笑容。的确,花钱可以让人心情好起来,尤其是身旁还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小美女。这要是在后世该有多少人羡慕啊?其实不用后世,现在羡慕的人也不少。

带着一行人逛京师内外城,疯狂买买买吃吃吃,银子花出去了开心就好。张石川觉得自己堕落了。

他本想着是找一间店铺开饭庄的,结果玩儿了一天,腿都酸了,赵娥和吴莺儿两个居然还那么兴致勃勃。

张石川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缠过小脚的,吴莺儿是个天足。逛街果然是女人的天性啊。不过这个时代大多数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所以张石川带着两个美女倒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乾清宫东暖阁内

康熙听四阿哥说了琉球可以每年供给大清七八十万斤铜也是大喜:“我倒是听说琉球国的使节来京了,怎么没听说提起铜斤的事儿?”

“回汗阿玛,是儿臣手下的一个姓张的员外郎机缘巧合到了琉球,他对于铜矿倒是有些见地,在他的指点下琉球才开采和冶炼出了铜斤。琉球感恩,愿意将铜斤都平价卖给我大清以示感恩。”四阿哥回到。

“嗯,原来如此,也难为他一个小小的琉球国了,可有了点好东西还不忘我大清,魏珠,传旨,明日让琉球使节觐见。赐给他们点生丝茶叶吧。”

“呃……汗阿玛,琉球国人多地狭,又不精农事,儿臣想着去年在直隶试种玉米收成颇丰,现在仅通州粮库就有五百万石的玉米,不妨卖给他们二十万石,以示汗阿玛对藩国的体恤之情,琉球百姓必然感谢天恩……”

康熙点了点头,玉米丰收他是知道的,今年的播种面积更大,而且已经开始在盛京、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也推广了,卖他们二十万石也无关痛痒。“准了,再给他们几万石的米面吧。”手机端一秒記住老幺→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是!”

“老四,你户部的员外郎不好好在京任职,怎么跑到琉球去了?”康熙沉着脸问道。

“回汗阿玛,他……年纪尚小,不过是捐了个虚衔在户部挂名,并未出仕任职……”

康熙点了点头,这年头捐个官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能给大清带来几十万斤铜斤也算他立了一功,升他为郎中吧,若是有了缺,就安排他出仕。”

“是!”

“让苏州织造李旭把试种新稻种的事多留心,若是可以一年两熟,于国于民也是一大幸事。”

“儿臣遵旨。”

“没什么事就跪安吧。”康熙挥了挥手。

康熙帝决定向大江南北推广新稻种。他把一石御稻种发给苏州织造李煦,命其推广,并试种双季连作。

康熙帝渴望水稻能一年两熟。他在一首诗中表达了这种心情:紫芒半顷绿阴阴,最爱先时御稻深。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秧针。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高产作物,因此,康熙帝特别注重水稻栽培。他在宫内丰泽园种有实验田,以玉田谷种播水田数区,每年九月成熟收割。

一年六月下旬,水稻刚出穗,他去观察情况,突然发现一棵水稻比其它棵都高,而且籽料饱满,便将其收藏起来作种子。第二年试种,果然又在六月成熟。

经过几年的辛勤实验,康熙帝缍培养出了水稻新品种“御稻米”。这种稻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生长期短,适于北方,南方可以一年两熟。

康熙帝心中充满了实验成功的喜悦,又有去年推广玉米的成功,便决定向大江南北推广。御稻种在南方深受欢迎,几年以后,就传播到江苏、浙江、安徽、两淮及江西等地。

开始,李煦在苏州的实验没有成功,康熙帝就派卖价去苏州进行指导,提早于三月插秧,结果获得成功,第一季亩产与其它稻种相当,第二季亩产则有大幅度的提高。

康熙帝不仅在南方推广新稻种,而且也支持在北方通过实验逐步推广。结果,直隶、天津、承德推广种植新稻种都获得成功。

虽然此刻四阿哥还不知道康熙推广新稻种会成功,可也不敢拿红薯来抢他爹的风头,自然把红薯的事就压下来没有报,有这么多的铜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出了紫禁城上了轿子正准备回王府,刚走了几步就听见街上有人嘻嘻哈哈的笑,四阿哥掀开轿帘往外一看,说了声:“落轿,把张石川那小子给本王提溜过来,爷有话问他!”

张石川前一分钟还嘻嘻哈哈的陪着两个小美女玩的开心,现在乖乖的站在轿子前面,但是他的心情是十万头神兽奔涌而过的。玛德我逛街碍着你什么事了?

“你现在是朝廷命官,光天化日带着两个女子在京城里嘻嘻哈哈成何体统?威仪何在?”四阿哥冷着一张脸训斥道。端最快m..c/o/m

“是……是……小人知错了,请王爷责罚……”张石川好像小鸡啄米是的点头。

“下次不可了!另外,你那个红薯先不忙往外传,等过几年再说。去吧!”四阿哥说完放下轿帘,轿子抬起,一颤一颤的去了。

“我擦,我带妹子逛街碍你什么事了!你丫肯定是羡慕嫉妒恨!你……”张石川心里腹诽,不过为什么红薯要过几年再说?这一点张石川没想通。他自然不知道康熙在推广新稻米。

“咋了哥?”看着张石川灰溜溜的走回来,赵娥问道。

“挨批了呗……”

“那个人是谁啊?”

“四阿哥,雍亲王……”

“啊?真的啊……”赵娥和吴莺儿都是吃了一惊。

“明儿给你送点辣椒,辣死你!”张石川看着四阿哥远去的轿子恶狠狠的想着。

清卒最新内容记住老\幺\小\说\网w\w\\a\o\y\a\o。\o\g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