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部分(2 / 2)

加入书签

东方友自言自语似的说:咱们国家的资讯还不够发达,国内对外国的消息更是少得可怜。如果不是老同学这封信,我也不知道在澳洲青菜能卖到国内黄金的价格。呵呵,一斤青菜竟然能抵一克黄金。这哪是青菜,我看叫它黄金菜才名副其实嘛!哈哈……

(注:一九八四年,国内金价约一公克七元人民币)我也给他这一说逗乐,不过笑过之后却感叹不已:要是咱们也有管道,把种出来的菜卖到澳洲该有多好啊!

东方友突然不出声,独自摇摇头又点点头,弄得我莫名其妙,问:爷爷,您怎么了?

东方友看着窗外叹息一声,那眸光似乎回忆过往,历经沧桑的脸上充满悲哀。

我关心道:爷爷,是不是我说错什么话了?

东方友摇摇头,道:唉,人老了,总是想起以前的事。

一听这话,我知道爷爷有话要说,而且还是往事,所以我默不作声等他开口。

我这个老同学高中开始就跟我同班,一直到上大学、考研究生,甚至读博士时都是同一位导师带我们。他为人正义感很强,爱国爱民。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时,遭j人陷害被打成反革命,他也不会携家带眷,不远万里逃到澳洲去。唉,想起这些事,我就怀念起当年读书的日子。

接着爷爷又跟我说了段往事。回忆总是美好的,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但我心里还有事,一直不好意思向爷爷提出来。

东方友发现我的异样,问道:小兴,是不是有什么事?有事你就说,别憋在心里,憋出毛病可不好。

我摸了摸后脑勺,说道:嘿嘿,爷爷目光如炬,我哪能瞒您啊!是这样的,您看,您能不能在写信的时候,请在澳洲的爷爷帮忙联系管道?

东方友拍了我脑门一下,笑骂道:你这个机灵鬼啊,就会打蛇随g上。

接着话锋一转,叹口气:唉,小兴啊,不是我不想写,而是不能写啊!

嗯?我疑惑地看着他。

东方友说:你知道当年害得他全家离乡背井的是什么人吗?

什么人?

一个商人。

东方友淡淡地说。

我无言了。

很显然,爷爷的老同学对商人恨之入骨。依照恨屋及乌的惯例,如果爷爷写信时提出这样的事情,搞不好会影响两人的感情。

看得出来,爷爷虽然博学多才、交游广阔,但真正知心的朋友只有这个老同学。爷爷很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不想旧事重提,令老同学不快。

爷爷,小兴知道了。

不过我没有就此死心,想了想后又问道:爷爷,哪里可以学到澳洲话?

东方友愣愣地看着我,噗哧一声,把茶水喷了一桌都是。

咳咳咳……

他猛烈地咳嗽起来,吓得我赶忙去拍他的背部,关心道:爷爷,怎么了?没事吧?

他咳了一会儿后,便做手势叫我不用拍了,说道:没事没事,不过你怎么连澳洲用什么语言都不知道?

接着才又想起什么似的说:也对,你在村里长大,资讯闭塞又早早辍学,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这回我听出来了。东方友以为这只是常识性的问题,但对于我这种没上过几年学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爷爷告诉我,澳洲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他们使用的是英语。

小兴啊,爷爷知道你想未雨绸缪,先学会英语,为以后做更大的生意打下基础,对吗?

我点头。

很好!小兴,你做得很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许多人不明白学那么多知识有什么用。其实当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许根本用不上它,但这不代表以后没机会用。比如英语,你现在学好了,也未必用得上,但要是将来生意做大了,想把菜卖到国外去,会英语总是方便许多。爷爷支持你学英语,不过爷爷的英语会看、会写,却不会听也不会说。

那怎么办?

我皱起眉头。

东方友呵呵笑道:小兴啊!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身边不是有一个最好的老师吗?

思雅?

没错。就是小宋那丫头!据我所知,宋丫头可是拿到国家英语六级证书,而且她的听说能力也很强,这点我老头子就是拍马也赶不上啊。

爷爷,瞧您说的。这话您别当她面说,不然她那小尾巴非翘上天不可。

接下来,东方友又与我谈到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尤其向我灌输细分市场、市场目标等相关概念。

临走时,他从书架上抽出几本市场营销的书给我,要我回去好好看看。

小兴啊,你要扩大生产,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小打小闹。学点市场营销知识,对你有益无害。

爷爷语重心长,我郑重其事地接过厚厚的几本书,回家去了。

学校放学时,我去接思雅。回来的路上,我把这事跟思雅说,思雅得意地理了理浏海,说道:嗯哼,这么说你是想拜师学艺啰?

什么拜师学艺,我跟自家老婆学,还拜什么师啊!

宋思雅下巴一翘,得意道:那可不行。想要我教你英文,除非你喊我一声宋老师。

她摇摇手中的学生练习本,神情哪像个老师,分明是得了便宜卖乖的小丫头片子。

不行不行,哪有叫自己老婆老师的,无缘无故把你叫老了,你不是很吃亏吗?

我坚决不让步,跟她开起玩笑。

不行,我就要你叫,不然我就不教你。

宋丫头口气强硬,寸步不让。

不要啊!我好不容易想学外语,你就这么刁难我?

别装可怜,快叫老师,咯咯……

真的要叫老师吗?

要叫,一定要叫,非叫不可。

那……我在床上叫你老师可以吗?

我好笑道。

呃,思雅一愣,脸上抹起红晕,桃红色泛滥到脖子上。

徐子兴你真是个yg,三句话就扯到这上面来了。哼,我非打死你不可!

思雅拿着厚厚一叠作业本追着我打。

我抱头鼠窜,说道:哎呀,娘子饶命,为夫再也不敢了……

别跑,你这个大坏蛋。今天本娘子要替天行道,阉了你这是非根,看你还敢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

两人打打闹闹往家里去,夕阳见证我们的爱情。

从这天晚上开始,小学教师宋思雅小姐很荣幸地成为徐子兴先生的私人教师。

宋思雅小姐每天晚上教两小时英文,而徐子兴给她的报酬则是:一张终身饭票。

第二天,村书记李成领着一班人来找我,说是要商量建造蔬菜大棚的事情。

我有点愤愤然;建蔬菜大棚是门技术活,不但要有手艺,还要选择好地点。

这不是随便找个地点、开座谈会就能商量出来的事。

我很客气地请村干部们吃了顿饭,明确地告诉他们,我已经找村里的木匠魏世昌帮忙了。我把招来的二十名伙计分给魏世昌,这两天他们正四处上山砍伐竹木。

我要建的是竹木结构的塑胶大棚。

这种大棚造价最低,虽然不怎么耐用,但很符合目前的投入水准。

村干部们听我侃侃而谈技术,又喝了不少高梁酒,一个个晕乎乎地回家睡觉,想必在建造大棚期间,再也不会来捣乱。

竹木大棚造价比较便宜,我规划每亩建三个大棚。

一九八四年,这山上的竹木是集体所有,我建造大棚造福的是全村人,所以村委没在竹木上刁难我。我一分钱没花,魏世昌领着二十个伙计从山上搬下几千斤的竹木,在大棚材料上给我省了一大笔钱。

建造的另一项大笔开销在于塑胶膜的购买。

出于成本的考量,我选择可以使用十个月的防老化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我手里只有两万五千块钱呢?光是买菜种就花掉一千块钱,我很心疼啊!需要大笔开销的化学肥料我还没买呢,最短两个月的成菜期,我都怕这点钱不够买化肥,土地最吃钱了。

我精心地培育蔬菜种苗,种苗弄好了,这菜就算种好一半。先天性的种苗不是后天化肥能补得过来。毕竟蔬菜不是人,不能透过运动来强壮身体。

干这门活的时候,我回到老屋的大棚,特地辟出几块地来培育种苗,一天忙到晚,几个女人看了心疼。玉凤说让她和李玉姿来帮我,但这门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我坚持要自己动手。

下了种子就等种子发芽。趁这工夫,我领着卫三子去各家承包地选择最适宜建造大棚的场地。

建造塑胶大棚的场地应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荫。

如果是在我们山区建棚处应避开风口,应该选择建在南坡处,并挑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

水源问题是塑胶大棚场地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因为塑胶大棚扣棚后无法接收雨水,必须靠人工浇灌来补充水分,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如果大棚建在离水源远的地方,水分供给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我从书上看到很多蔬菜大棚由于远离水源而失败的例子,所以建造处我也是亲力亲为。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发现选地很重要,并很庆幸老屋后头的两亩大棚选对地方。

我和卫三子一人背一袋生灰,选好一块地就在地上撒一把石灰,然后用纸笔记录这块地有多少亩、是哪户人家的,详细资料都要写清楚,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两天后一百八十亩大棚建造地被我们规划出来,李成书记还特别召开全体村民大会。

大会上,面对我提出的高额条件,村民们爽快地答应,并且配合地以每年两次分期付款的方式,给付土地租金,每半年一次。也就是说半年后我要付出五千块钱租金给村民们。

村里有李老太爷和李成书记支持我,再加上我在村里颇有威名,所以大会圆满成功。大会最后是签约,思雅充当起我的临时小蜜,她端坐在桌后,把笔给每一个上台来签合约的村民。每当一个村民签完字,台下都会响起掌声,然后他就如英雄般走下台去。

李成书记本来还有些疑惑,不就是租金嘛,你徐子兴打张欠条,我们还怕你跑了不给钱啊?但我觉得人情归人情,手续要齐全。按照国家法律,土地租赁一定要签合约,亲兄弟也要明算帐,所以我坚持把法律摆在第一位,再者搞这么一个签约大会,更能坚定出租田地农民的信心。

李成事后说:你小子,人小鬼大。

我嘿嘿地傻笑。

第二章警花的高跟鞋

签约大会成功举行不久,县里的批文也下来,明确指示鼓励村民自主创业。

李成甚至带来一封给我的表扬信,我不置可否,倒把李成乐得不行。

我暗自有些担心,这么大的事为什么镇上不派人过来?只有跟我关系好的干爹和范叔分别代表镇税务局和镇派出所来祝贺。

干爹和范叔酒后吐真言,对我这件事,镇上的头头脑脑们大多支持,只有镇长和他秘书——张天林的姐姐不同意。镇政府专门为这事还开了会,唯一反对的就是这两人,但大势所趋,就算一镇之长也不敢犯众怒。

按规矩,镇政府至少要派十名干部代表来参加签约大会,但因为有侨商也来投资建蔬菜大棚种植基地,镇上的人当然看不起我这几万块钱的投资,一个个点头哈腰招呼侨商张胖子。

酒桌上,干爹不无忧虑地道:小兴啊,今年也不知吹什么风,连假洋鬼子都跑来咱们这穷乡僻壤投资。人家可是大买卖、大手笔,一百八十万人民币资金在政府的扶持下,足以建起四、五千亩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地址都选好了,暂时将邻近于镇上的春江村、春福村、春闹村三个村作为第一期基地。人家财大气粗、来势汹汹,咱们斗得过人家吗?

范叔也应和着。

我哈哈一笑道:干爹,范叔,你们别急,听我说……

于是我说出与东方友聊天的内容,两人才稍解眉头。

我合计侨商张胖子做的是暴利——蔬菜出口,自然不会跟我抢内地市场。再者他几千亩的蔬菜大棚一下子要建起来也不是一两个月能搞好的,等他建好了,咱们的蔬菜都快大量上市了。

大棚蔬菜一般两个月可以出一批菜,按照这个标准,他们五千亩的巨型基地,最快也要半年时间才能完全建好。人家有钱自然不会省钱,自然建造的是合金结构的蔬菜大棚。原料采购、大棚选址、构架,哪部分不需要时间?

就算有镇政府支持,速度也无法加快,毕竟我国政府的办事效率之低,令全世界叹为观止。外商来投资并不能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恐怕大把时间还得花在酒桌上。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不就建了个百余亩的大棚吗?村干部们从初一到十五,哪天不过来串门子?

中饭、晚饭,我家都快成饭馆。玉凤还开玩笑说,现在她的手艺都快比得上五星级厨师。

这就是我国的实情。

国人最重人际交往,而酒桌上是联系感情的最佳场所,我不能免俗,侨商张胖子也免俗不了。低层的村级干部、中层的镇级干部、高层的县级干部甚至上层的市级干部,哪个方面不需要打点?

我嘿嘿一笑:够他忙了。

干爹和范叔也是微笑不语,他们这样的局内人最清楚不过。

唉,你东方爷爷今天怎么没来参加大会?

爷爷是做学问的人,喜欢清静,这点小事,我怎么好意思去劳烦他。

干爹对范叔说:老范,吃完饭去拜访一下高人?

范伟却问我:我们去扰他清静,可以吗?

没关系,咱们可是一家人。干爹是我爹,范叔是我叔,东方友是我爷爷,他能不见你们这两个儿子吗?

范叔一巴掌拍在我脑门上,笑骂道:臭小子,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房。敢拿我和你干爹开涮。

突然传来一道欢快的童音:打得好,打得妙,打得呱呱叫。

众人一回头,却见一个八、九岁大的漂亮小女孩进屋来,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对范伟说:这位叔叔,你好,我叫小晴,我想跟你做个朋友,可以吗?

范伟三十好几的人,没见过如此鬼精灵的小孩,初见面就说要跟他交朋友。

他愣神间,思雅已经把小晴抱到凳子上。

小晴,别闹了,快来吃饭。

玉凤拿只小碗已经盛好饭递到她面前。

我微笑向他们解释:她是东方爷爷的孙女——小晴,大名东方晴。

范伟听后,竟然郑重其事地向穿着亮丽的小姑娘伸出手,说道:东方小姐,我范伟很荣幸能与你这么漂亮的小姐做朋友。

小晴微微一笑,伸出玉白小手让范伟捏着指尖,说道:感谢范先生替我教训徐哥哥,在此非常感谢你。

小晴一本正经的装大人,看得大家微笑不止。

范伟也是老顽童,最喜欢恶搞,问道:请问东方小姐,徐先生他是怎么得罪你了?

小晴把小手抽回来,拿起筷子帮自己夹了一只大j腿,吃得满嘴都是油,嘟囔道:哼,徐哥哥坏死了,已经有三天没跟人家玩了。

众人无语。

干爹看看小晴又看看宋思雅,感叹道: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世上会有这么相像的人,你们真像一对母女啊!

思雅爱怜地摸着小晴的头,道:可不是?好多人都说我们两个长得像母女。小晴,听到伯伯说的话了吗?以后要叫我妈妈,知道吗?

小晴斜了她一眼,模样甭提有多可爱了。

懒得理你,宋姐姐!

思雅轻揍她一下,道:鬼丫头,一点亏都不肯吃。

小晴说:我是小孩我怕谁!

一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小晴这孩子自从来到我们乡下,脸色愈来愈好,性格也益发开朗。由于玉凤和宋思雅都宠她,把她教得人小鬼大。

思雅却说这是国外的开放式教育,外国人都这么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所以她没把小晴当小孩子,而是以大人的口吻与她沟通交流。

有小晴这个活宝在,饭是吃不下去的,笑都笑饱了。

小晴人小肚大,一桌子的菜,她一个人能吃两大盘。听闻两位大叔要去拜访她爷爷,小晴飞快地扫掉一碗饭、两盘菜,接过玉凤为她备好的

《b/b》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