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剑斩金刚刀劈亲卫(1 / 2)

加入书签

“八臂金刚”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种出场方式会激怒秋仁贵,他竟然会直接一拳就击碎了“大力金刚”的右臂!秋仁贵那一拳就如同打在自己身上一般,疼得他差点当场就晕倒在地。

“八臂金刚”直接出掌就与秋仁贵战在了一处,他们两人刚一见面就激战在了一起,而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拼命打法。

“八大金刚”其他人不用喊,就呼啦啦一起赶了上来,众人七手八脚的把“大力金刚”给抬了下来。因为老大秦伟邦没有发话,这些人还是强压着怒火,没有一拥而上,只能灰溜溜的转身下了擂台。

秦伟邦知道秋仁贵如此做的用意是什么,第一是为了替上官静庐报仇雪恨,因为上官静庐的右臂是被“八大金刚”给斩断的;第二是因为形势所迫,在那种情况下,为了防止被两人前后夹击,通常高手都会出于自保而下重手的。

秦伟邦之所以没有让众人一拥而上杀了秋仁贵,还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认为秋仁贵只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而已。“大力金刚”的肩骨寸断,只是骨折而已,自己命人现在就给他医治,其实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遗症的。

都不用自己发话,那“八大金刚”就有人去请薛神医前来治伤了。这个薛神医跟随自己多年,医术本来就十分高明,他也算是给自己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人了。

很快薛神医就到了,他先给“大力金刚”恢复了骨骼,然后又上好了药膏,并且打上纱布包裹起了伤口。那“大力金刚”很快就已苏醒过来,只是他不愿意回去养伤,他说他要亲眼看着秋仁贵等三人,被自己人给折磨致死,才肯善罢甘休!

再看那“八臂金刚”此时正在和秋仁贵激战着,这人为何被称作“八臂金刚”?原来他就是八卦门中的高手。他已把秋仁贵当做了死敌,自然一见面就使出了八卦门中最厉害的绝招,“游身八卦掌”的功夫来。

要知道八卦门的“游身八卦掌”功夫,向是武林中的一绝,“八臂金刚”这一发足奔行,当真是“瞻之在前,忽焉于后”,待得敌人转过身来,又早已绕到他的背后。

自己脚下按着八卦方位,或前或后,忽左绕、忽右旋,不加思索,敌人却给他转得头晕眼花了一般。但若敌人不跟着他的身形转动,他便可立即攻敌背心,敌人如何抵挡?这确是十分巧妙、十分厉害的功夫来。

但是秋仁贵的身法同样是以速度变化见长,秋仁贵见“八臂金刚”的“游身八卦掌”十分厉害,自己只用这“碎玉拳”还真的不一定能打得过他。就换成了自己最拿手的混元掌法来,这混元掌法却是和混元功法相辅相成的一套功夫。

两人这一战真的是打出了气势来,二人在这场地中不停的游走,那真的是拳来掌往,各不相让!两人一个是脚踏八卦方位,一个是暗含五行步法,这场战斗只看得那秦伟邦不住的点头,这时自己才真正看出点味道来!

这二人速度奇快无比,转眼之间,已经交手到了二百多个回合了。这场龙争虎斗,看得陈勇一样是受益匪浅。原来秋二哥的武功竟然如此之高,有机会自己一定要向他多学习些拳脚上的功夫来,这样才能有了安身立命之根本啊。

自己最多就是剑法上稍有成就,如果遇到这些人,和他们真正的是比试拳脚,自己还真的一个人都打不过的。

陈勇此时才知道,自己现在真的就是那井底之蛙,空有一身内力的提升,自身的修为功夫还真的是差得远呢,这上面的差距,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补足的。

当二人又战到三百多个回合后,再看那“八臂金刚”的“游身八卦掌”功夫,就明显就有些力不从心之态了。这上面的细微变化连陈勇都已经看出来了,那观战的秦伟邦自然也早已看得分明。

秦伟邦此时已经自信,对秋仁贵的功夫都了解的差不多了,也就不再矜持。他一使眼色,那剩下的六位“八大金刚”的高手,就一起手持刀剑向着陈勇冲了过去……

而此时那二十多人的“亲卫军”,同样是各举兵器,向着秋仁贵冲了过来!很明显他们现在就是要以多欺少了……

陈勇只得把上官静庐放了下来,自己拔剑在手,向前紧走了几步,守护在那路口方向,挡住了前来捉拿自己和上官静庐的六位高人来!

此时陈勇手中的宝剑,正是在那兵器库中取到的“君子剑”,另一把“淑女剑”此时正在宁韵妃身上。今日这“君子剑”就要大开杀戒了……

陈勇只感觉自己的血往上撞,这种生死之战真的是激发出自己的所有潜能来!自己和风清扬学剑的画面,同样是清晰的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面。而且“莫声谷”的灵魂也已就位,就等着接管陈勇的身躯!

那秋仁贵其实在二百回合之后,已经有足够的把握赢下这“八臂金刚”了,只是自己认为时机还是未能成熟,所以又尽可能的再多拖延了一下时间,这样才能更容易解决接下来的战斗,因此他才一直没有出重手,击败这“八臂金刚”。

此时看到秦伟邦已经不顾面皮了,那自己还有何顾忌的?说实在的,如果秋仁贵不是有“蓝凤凰”给自己的这种无色无味的毒药,这场战斗自己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取胜的机会!

原来在秋仁贵和叶倾城和陈勇拥抱的时候,他已经把解药偷偷的撒到了两个兄弟的身上,和衣服上了。

而自己为什么会是背手踱步走出数十步远呢?他就是为了此时能把毒药撒向自己的全身上下的衣服上,包括自己的双手上也已涂抹上了毒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