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打脸来的太快(2 / 2)

加入书签

“这……”

一众人沉默不语的僵持了良久,还是身居一侧的皇后率先开口,笑着打破了僵局:“谁也不愿四王妃出什么事,如今回来了便好,只是那伙山贼——可有为难你?”

皇后一语就问到了所有人都在意的点上,向夜阑回不回来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向夜阑可是平安回来的。

若是被人丢下山的,那就是另一码事。

向夜阑不给她们留有什么言论的机会,上前即表演自己谋划一夜的台词,歪头问道:“如今京中传的沸沸扬扬的事,难道皇后还未听说?”

皇后被人问的怔了住,故意扶住额头佯作因头疼而精神不佳:“四王妃说笑,本宫自从听说你出事以后,便不曾合过眼,如何来的精力去打听京中那些传闻……”

皇后不想把自己卷入任何的是与非当中,选择避而不答也是情理之中。

“无妨,皇后娘娘与陛下若是未听说正好,妾身进宫时顺带买了一份最新的逸闻,便给陛下与皇后娘娘一看吧。”

说罢,向夜阑从袖中抽出一份逸闻,皇帝不情不愿地招了招手,便有宫人上前接过逸闻再呈给皇帝。

逸闻所写的正是时下京中最为热议的话题,清则山闹了多年的匪患,甚至要踩到朝廷的头上,原本胡作非为惯了,行事也不懂什么人招惹不得,眼睛不开化掳了薛将军府上的夫人,给自己招来了祸患。

目睹这一切的百姓倒也不少,起初那些百姓没认出被掳走的是薛府夫人,纷纷对那夫人表示同情,感慨其命数曲折。

可她们又眼睁睁的看着那位薛府夫人不动声色地走了下来,甚至还提了两颗血淋淋的头颅,赫然是方才掳她的山贼头目……

这会儿便轮到她们为不开眼的山贼头目“惋惜”了。

皇帝先是自己瞧了两眼,又与谣妃一同瞧了两眼,向夜阑微微一笑,看着这二人的脸色拧的如同麻花一样狰狞。

这逸闻随后才被交到皇后手里,彼时向夜阑才情出色,算是在皇后这里博来一份好感,故而皇后并未太吃惊:“这薛夫人……乃真性情。”

“是了,薛夫人当真是女子当中的表率。”

向夜阑顺势说了下去:“若不是薛夫人送我回府,我今日,可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给陛下与皇后娘娘交代了。毕竟出了这种事,妾身就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楚吧?”

一看老皇帝这将信将疑的神色,便知道他对这事只信了半点。

他甚至更希望这是假的。

“陛下,这逸闻报纸,妾身觉得不可信呀!”

谣妃阴阳怪气的娇嗔一声,蔑然道:“这逸闻到底是人写出来的,谁知道是真是假?这事未免也太巧了一点,谁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四王妃无事固然是好事,可若是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难不成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妾身与薛夫人毫无交集,时至今日,便只见过昨日一次——难道谣妃娘娘觉得薛夫人会帮妾身掩饰此事?”

这话倒是让人不太好反驳,薛家可是出了名的难巴结,又是一家子难相处的性子,就连老皇帝都得顾忌上几分,要不是薛家为老皇帝镇守北地,老皇帝也真未必能受得了这么一家不会说话的直肠子。

向夜阑又有什么通天的本事能让她薛夫人帮忙?

谣妃的怀疑还未在众人的心中立住脚,一向忘却的薛夫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大殿,手上似乎还提了什么东西。

出于对薛夫人的表面理解,向夜阑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往薄昭旭的身旁站了站,顺便用薄昭旭来遮挡眼前的视线。

“薛爱卿?你不在府上歇着,进宫做什么?”

上了年纪的老皇帝视力并非那般利索,瞧见薛夫人手里提了什么东西,老皇帝好奇地向前瞄了两眼,差点吓得晕过去。

皇后瞄见了,更是在凤椅上吓得一激灵:“这!薛夫人,你这怎么又……这次又是什么人惹得你不快了?”

向夜阑一听皇后话里的意思,这薛夫人还是个惯犯了。

“禀陛下,皇后娘娘。”

薛夫人竟还拎着那颗头的杂乱发髻拱手行礼,全程不同声色:“昨日末将去清则寺上礼佛,与四王妃相遇后,便遇见了这伙作恶的匪徒,这伙匪徒将末将错认成了四王妃,便将末将掳上了山。只可惜这伙匪徒身手太差,实在不是末将的对手,末将便杀下了山,派人清剿了清则山上的匪徒,今日携人证入宫,算是给陛下一个交代。”

好一个“人证”,向夜阑因薛夫人清奇的脑回路而有些哭笑不得。

又听薛夫人庄肃道:“因这伙匪徒目的可疑,末将派人连夜审问,适才发现这一众匪徒是经人指使做事,不知陛下可想知晓?”

薛家人到底是把所有的天赋点都加在了武学上,反倒是薄昭旭才武双全,能得薛家人的敬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