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穷富(2 / 2)

加入书签

“对啊,小海守着那么暗的灯光做作业,那个小帅通宵去唱歌,哎,这就是差距啊。”

“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我以为是在看电影呢。”

“真的假的啊?不是演的吧?”

“说这话的人,建议你放下手机,多出去走走、看看!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不要只看到大城市的花团锦簇,也要看看老少边穷地区的落后荒芜。”

“对啊,要是每个地方都很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背井离乡的打工人?”

“就是在大城市,一样有很多的穷人,只是你们不注意罢了。”

“去城中村,去那些大楼的地下室,去地下通道,去晚上公园的长椅看看就知道了。”

“还有火车站边上枕着行李睡的人,劳务市场里面举着牌子被挑选的人,他们与那些富人一起,构成了真实完整的世界。”

“为什么这孩子不跟着父亲一起来城里啊?在农村就是再努力,但是老师的水平放在那里,考个好大学还是太难了。”

“说这话的人是认真的?他们不是不想把孩子带到大城市来上学,但问题是,负担得起么?能买得起房子么?没房子,没户口,好学校你能上么?”

“别说了,说这个都是泪。我是城里人,好学区的房子我也买不起,好学校也是不敢想。”

……

网上的评论不提。

工地的餐厅里面。

老海的眼睛已经红了。

那是一种又骄傲,又内疚的情绪。

为自己有一个如此好学、上进的孩子感动骄傲。

同时又内疚。

内疚家庭的贫寒。

内疚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他的心情,大家都懂。

于是大家都劝道:“老海,小海是好样的!以后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成为城里人。”

“是啊,我们自己盖的高楼大厦,我们自己住不上,但我们的孩子以后进城住的上!”

“就和我们乔总一样,乔总不也是农村出来的么?现在多厉害。”

“陈总也是山里走出来的。”

“再让小海娶个城里媳妇,哈哈哈。”

“不要找城里的媳妇,高攀不起,我看娶农村姑娘最好。”

“可不是?之前我们工地上做饭的老蔡,拼死拼活给儿子在郊区买了房,娶了媳妇,结果婚后,儿媳妇连门都不让进,说他身上有味。儿子连个屁都不敢放,真是说的那句老话,小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小海可不是那样的人。”

……

大家这么一说,老海也笑了。

然后镜头一转。

已经变成了小海到省城后的日子。

小海住的这家姓陶,虽然不如小帅家那么富裕。

住大别墅。

但也是省城里面的中上人家。

住在一个现代化的小区里面。

开着几十万的车。

夫妻开了一家文化娱乐公司。

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陶璐璐。

陶璐璐是很乖巧的,也很有礼貌。

陶家热情接待了小海。

在镜头里面。

刚到城里的小海,显得怯生生的。

内向、羞涩。

不敢说话,不敢走,不敢坐。

不敢喊人。

陶家夫妇态度可亲,平易近人。

让小海称呼他们“陶叔”、“陶姨”。

管陶璐璐叫“璐璐妹妹”。

让陶璐璐喊他“小海哥哥”。

这亲密的态度,终于让拘谨的小海,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到达陶家的时候,正好是晚饭。

为了招待小海,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晚餐。

有鱼,有肉,还有水果和饮料。

小海吃饭的时候,还是有些不自然。

光是吃米饭,不好意思伸筷子。

……

看到这一幕,我看到老海的脸上有些担心。

是怕孩子吃不饱的表情。

但马上,他的表情就放松了下来。

因为不论是陶叔,还是陶姨,都在热情地给小海夹菜。

米饭上的菜,都堆满成了小山一样。

并且在吃了一碗,小海表示已经吃饱了的情况下。

又给小海盛了一碗。

看到这一幕,老海终于笑了。

他对我们说,小海平时在家,也都是要吃两碗饭的。

转过天是周末。

周末的两天时间内。

陶璐璐要去上补习班。

陶叔和陶姨则是带着小海开始了逛街、购物、娱乐。

去了商场,给小海买了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和文具。

小海最喜欢的,就是一个变形金刚大黄蜂样式的文具盒。

有很多的按钮。

按这里,弹出来一支笔。

按那里,弹出来一块橡皮。

小海那是爱不释手。

中午是在外面吃的。

陶叔、陶婶问小海想吃什么。

小海扭捏了半天,终于小声说,想要吃肯德基。

他们镇上有一家,新开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去过。

光是听同学说过,说是可好吃了。

他呢,也在那里经过过一次,光是看到了招牌。

心里面一直充满了向往。

陶叔和陶婶答应。

带着小海去了一家大商场。

商场的一楼就是肯德基。

只是播到这里,还闹了一个小笑话。

因为小海指着招牌说,这里有一个错别字。

应该是“肯德鸡”,而不是“肯德基”。

电视机和手机前的观众们都笑了。

这当然不是错别字。

因为正确的就是“肯德基”。

但“肯德鸡”也是存在的,存在于一些偏远的地区。

是山寨的。

那里不只是有“肯德鸡”。

还有“康帅傅”、“八个核桃”、“粤利粤”、“哇哈哈”等品牌。

然后到了周一上学的时候。

在节目组的安排下,小海被临时插班到了一所重点中学。

那里的学校窗明几净。

教室里面各种现代化的教具齐全。

不但有篮球场、足球场、操场、田径场,还有图书馆、体育馆、大礼堂、餐厅、羽毛球馆、游泳馆。

此外,居然还有一个天文馆。

有很大的天文望远镜。

可以晚上看星星。

小海是第一次看到天文望远镜,脸上都是惊喜。

然后就是上课。

小海的表现,让每个人都很受鼓舞。

因为除了英语的口语、听力明显有差距外。

不论是语文,还是英语。

小海的成绩都很出色。

虽然不至于成绩能到数一数二,但也是中上游的。

然后就是小海在陶家的生活。

他很勤劳。

抢着干活。

学习努力,因为陶叔给了他200块钱的零用钱。

让他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拿去买了好几本的辅导书。

还给上小学的陶璐璐辅导功课呢。

除此之外,有一天,陶叔还带着小海去参观了他自己的文化公司。

看着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小海的眼中都是小星星。

……

小海进城后的节目。

网上的评论也都是一片赞扬。

赞扬这孩子用功。

赞扬他的成绩在城里也是名列前茅的。

赞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但是懂事有礼貌。

赞扬陶家夫妇人好,对农村的孩子热情友好。

同时也在感慨,城市与农村的差距。

现在在城里,减肥是主流。

但很多农村的学生,营养还跟不上。

在城里,肯德基、麦当劳已经被认为是垃圾食品了。

但在农村,还是很多孩子的梦想。

真是让人感慨。

……

节目进入了广告时间。

大家也都祝贺老海。

说小海真是有本事。

在城里的学校也不比那些孩子差。

以后考上好大学,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老海也很激动。

还很感激。

说是在城里遇到了好人。

陶家人真好。

更感谢电视台。

给了孩子一个见世面的机会。

……

只是我的心思,忽然间觉得有些不舒服了。

我觉得这个节目,似乎不应该这么做。

你把一个城里的顽劣少年,弄到乡下吃苦没有问题。

这对他是一种锻炼。

你报道农村的教育落后,条件艰苦也没有问题。

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可以捐资助学。

建设希望小学。

可以让更多的力量来乡下建厂,发展经济。

修桥建路,发展交通。

你把一个山里的穷孩子,弄到城里见世面,似乎也没有问题。

但往深处一想。

他们只是出来看了一圈。

见了世面。

见识了繁华。

但他们不是大学生,不是毕业了可以留在城里打拼、奋斗。

他们只是一个孩子。

还得回到贫穷的家乡。

还得生活在之前那寒酸的环境里。

他们能适应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