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大肆封赏(2 / 2)

加入书签

普通士卒,还有没有封赏资格的匈奴贵族全部被留在了未央宫外。

进入北宫门右手边就是两座高塔,这两座高塔就是以前的天禄阁跟石渠阁,只不过现在被弃置不用了。

再往前走就是椒房殿,椒房殿后面是少府所在,也就是之前褚达办公的地方。

再往前才是未央宫前殿,刘彻便打算在前殿广场上宣布封赏。

刘彻一人立于高台之上,下面卫青为首,张远跟公孙贺站在其左右,再后面才是张次公、李息、公孙敖等人。

洋洋洒洒站了有几十号人。

这时候,刘彻身边走出来了一个宦官,往下走了好几级台阶,才打开了大家都很想看到的那份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诗不云乎,伐玁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有前将军青度雁门至高阙,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大小王十者有余,获首虏十二万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遂西定河南地,复收秦时旧塞,为大汉扩千里疆域,斩轻锐之卒,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万有余,全甲兵而还。

今朕心甚慰,擢升前将军太仆卫青为大司马领骠骑将军之号,进爵长平侯,封户三千八百户。

游骑将军太学令张远进爵新安侯,封户一千户。轻车将军公孙贺进爵南奅侯,封户一千三百户。

擢升校尉苏建为卫尉,进爵平陵侯,封户八百户。校尉张次公进爵岸头侯,封户七百户。

中尉公孙敖进爵合骑侯,封户六百户。擢升中大夫主父偃为五原郡太守。

其余赏金财货就不一一详细赘述。”

除了李息跟李广连提都没有提到以外,其他将军人人都有封赏。

至于匈奴人的封赏,不是现在公布的时候。

现在是对大汉武将们的奖赏,反倒去封一个匈奴太子为侯,其他人心里面或多或少肯定会不舒服的。

看刘彻的诏书,才把张远的军功派到了第三的位置,不过张远已经很满意了。

公孙贺跟卫青都是皇亲国戚,封赏少了才见怪。

诏书通篇都是夸赞卫青的也不见怪,大汉需要树立起来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

卫青是最好的选择。

“末将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一次性封了六个列侯,张远他们往后都得排队进太常去学习贵族礼仪。

盛大的仪式总是要结束的,刘彻在未央宫中为有功之士备了宴席,同样的那四万多骑兵也准许他们狂欢上三天三夜。

数不尽的酒水肉食送到了城外的军营之中。

所有人除了卫青以外,其他人的兵权全都归还给了刘彻。

张远在宴席之上还了解了一下新安侯是个什么鬼,最后才知道这是以地名封的列侯。

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这个新安县特么的特么的竟然在函谷关以西。

至于公孙贺那个封地到底在哪,张远是真的不知道,但是肯定不是关内。

张远还以为自己只能排第三,现在看起来那是妥妥的第二。

在未央宫喝的酩酊大醉之后,张远被宦官送回到了自己的新侯府。

一座跟平阳侯府差不多大的侯府。

因为长安城的房子都是有规划的,所以这些侯府都差不多大。

不过很多列侯都会在其他地方建侯府,比如长陵邑茂陵邑之类的卫星城。

在这种地方,你有多少钱就可以建多么大,只要不违规就好了。

刚刚当上侯爷,张远就在心里面定下了当侯爷的三要素。

一绝对不管封地的税收有多少,新安县的官员送来多少就是多少。

二绝对不管封地的那些县兵。

三绝对要缴纳该缴纳的东西,比如酎金,一定得送上成色最好的黄金,分量也一定得足。

安分守己才能闷声平安活着。

张远在长安城这次待了有半个月,其中十天都是在太常寺度过的。

以前大汉卿大夫的名号都是口头上说的,代表的是一种风骨。

而侯爵代表张远彻底的进入了大汉贵族阶层,贵族跟下面的人不是两种人类。

贵族的约束自己,该遵守的礼仪一样都不能少。

该有什么样的规格就只能用什么样的规格。

比如平阳侯他们家有着一副完整的编钟,而张远只有几个,连五分之一都凑不齐,而且还不能用。

音乐真的是贵族才能玩的东西,高雅的艺术。

器物还有音乐是最能够体现阶层的。

还给了张远两个斧子样的东西,据说往后要是立功的话,可以在上面添东西。

这玩意儿才是一直传承的东西,斧子上添的东西越多,证明这个家族越强盛。

张远刚刚要从长安城回家,长安城附近出现了一次张远见到的最大的人口迁徙。

主父偃这夯货在建议刘彻设立朔方郡的时候,同时还建议刘彻移民三百万人于茂陵,他认为刘彻的文治武功已经到达了顶峰,为了更上一层楼必须要在皇陵之上增添人气。

茂陵自打刘彻即位时开始修建,同时在修建的还有茂陵邑,之前茂陵邑一直没有什么人,现在刘彻趁着全国上下都沐浴着胜利喜悦的时候,提出了这件事情。

按照主父偃的说法,为了让大汉千世万世都富贵,要把天下豪杰都迁往茂陵邑。

天下豪杰指的就是全国各地的大户人家。

豪杰就是豪强,也就是土豪劣绅低头蛇之类的人物,包括强宗巨族还有暴发户。

坟头草都不知道有多么高的那位灌夫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过灌夫算是这些人中比较有出息的了。

这些人招降纳叛,姑息养奸,与黑恶势力混在一起,危害大汉。

至少在刘彻眼里是这么认为的,主父偃为刘彻提了一个正当的打压这些人的理由。

对付豪强最好的办法就是连根拔起,让他们全都移民到茂陵邑,就在刘彻的眼皮子底下。

再闹事直接就派兵镇压,这些豪强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刘彻当即就同意了,他认为这样可以稳定大汉,又能够保证关中的富庶,一举两得。

就这样三百万人背井离乡开始向茂陵邑迁徙。

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这群人里面有一个人。

一位大名鼎鼎的侠士。

郭解。

郭解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说动了卫青为他说情。

卫青找到了刘彻,劝说刘彻,说郭解压根就没有钱,算不上什么大户人家,不该迁徙到茂陵来。

刘彻直接就回了卫青一句话。

一个平民能让大司马为他说话,这样的人能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卫青立马就缩了回去,他的劝说让刘彻动了杀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