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沙雀整编(一)(2 / 2)

加入书签

让这些桀骜不驯的家伙乖乖听话,比让幼儿园里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乖乖站好队唱儿歌还难。

王小天绞尽脑汁,多方聊天交流,终于把这五百多人,理出来了清晰的归属集。简单来说,就是这五百人,哪些人是一伙的,哪些人能和平相处,哪些人见面就干仗。

弄清楚这些信息,王小天将他们带到了沙雀绿洲宿营。当晚,他召开了全体人员大会,告诉所有人,为了便于管理和配合,要按照组、队、营、团,四个等级,对所有人员进行整编。

五百多人为一个团,他自任团长。这一点,大家都能接受。因为他是大金主,大家都要给他面子,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团下设三个营,每个营的人数,在一百五到一百八之间,由所有修行者自由组合,营长由本营人员推选。每营人数如果达不到相应标准,团长--也就是王小天本人,将进行相应调整。调整的结果,所有人必须无条件接受。

每营设三个队,人数在五十到六十之间。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营长可以先行调整。不能调整到位的,团长亲自调整。

每个队设三个组,人数在十六到二十之间。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队长可以先行调整。不能调整到位的,再由营长调整。营长无法调整到位的,团长将亲自调整。

王小天的这个编成方案,看着很简单,但却很科学,把五百多人,分成三个部分,防止出现一家独大,对他这个金主来个反客为主。而且,这个方案很巧妙的,光明正大的,挑拨了一些小团体的内部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小团体比较庞大,超过了两百人(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的团体,最多也就五六十人),王小天给营的上限人数是一百八,那么,他们就面临一个问题,哪些人离开?

其实,无论哪些人离开,不合和分裂的种子就埋下了。因为王小天这样编队,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便于指挥作战。

所有人都希望,战斗爆发时身边的战友,最好是配合过多次,非常默契的那个。然而,以前配合默契的战斗组合,有人离开了怎么办?他们是解散还是并入其他组合?这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若是好几个五六十人的小团体,组成一个大团体,是不是就没这样的问题了呢?

答案是依然有,而且更严重。

首先,那几个小团体的人数,加在一起正好符合标准吗?如果不符合,让谁的队员离开?

其次,多个小团体组成的营,营长谁来干?如果没有一个实力出众,且威望能服众的修行者当营长,整个营必然会陷入内斗,甚至严重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第三,就算能选出营长来,下面的队长、组长怎么安排?难道跟他们亲近的人,不多不少正好够一个队或组吗?

当然不是。这就必然会埋下分裂的种子。分裂到最后,就回成为一个个小团体。

这就象用一个碗泡一块整馍一样。馍直接放进碗里,肯定没办法泡,于是便将它撕开,变成三份、四份或者更多。但直接将这些放在碗里泡,也容易泡不透成夹生饭,怎么办?

只能继续将这些撕开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馍,再撕成一个个小块,这样就能快速泡成一碗可口的羊肉泡馍了。

王小天的计划,是将五百多人的团队,全都拆解成四到五人的战斗小组。因为人多了,配合上更复杂,在战场上反而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

一个大组分成四个战斗小组,组长亲自率领一个小组,另外以小组长为核心组成三个战斗小组。组以上战斗序列,再这样依次组建起来。

趁着将这些人,带到杜尚特的路途中,再让这些小团体,进行充分磨合,最终形成服从指挥,如臂使指的战斗序列。

然而,想法很好,但现实却一地鸡毛。王小天说完,下面的人就炸开了锅。他们并没有,对王小天这个团长说什么,互相之间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所吵的内容,无非是谁该当营长,谁该离开团队等等。但吵来吵去除了把原本融洽是关系,变的一团糟意外,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

也有人脑子很灵活,吵了一阵子发现解决不了问题,立刻来找王小天,想让他出面,制止这种乱糟糟的局面。

对于他们的请求,王小天很委婉的表示了拒绝。

他说:“修行者们都有各自的团体,必须要充分尊重每个团队、甚至每个人的意愿。如果他出面强行划分,有可能让原本配合默契的团体,变得支离破碎,战斗力大损。简直就是出力不讨好。”

其实,他想说的是:“吵吧,吵吧。现在吵翻天,也比将来打起仗来,见死不救的好。不破不立,不让他们把心中的情绪发泄出来,别人的意见,他们是不会听进去。”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