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君要臣死(2 / 2)

加入书签

淳于延低声言是,随着父亲出去了。淳于川看着庶母,轻轻叹了一口气,对妻子道:“这几日别去打扰二姨娘。”

魏氏觉得奇怪,难道不是应该多去安慰吗?怎得竟是让自己别去打扰?虽是满腹疑问,但是对丈夫说的话,她从来都不会质疑,便只有低声言是。

他看了眼母亲,又看了王氏一眼,便跟在淳于延身后出去了。

张氏亲自扶王氏起来,柔声道:“你哭坏了身子,曦儿若是泉下有知,也会伤心的。”

王氏抬眼看着她,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满是绝望,“夫人,我还不如死了的那个!”

“别说胡话,哪里会不如死了的。”

王氏绝望地摇头,由下人扶着进屋了。

张氏看着两位儿媳,叹了口气,淡淡道:“今日之事,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就什么也没听见。”

俩人纷纷低头言是,淳于延家的上前扶住她,关心道:“外边冷,咱们进屋吧。”

张氏点点头,跟着大儿媳进屋,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对二儿媳道:“你二姨娘伤心过度,近几日就别去打扰她了。”

魏氏应了一声,心中愈加奇怪,为何丈夫与婆婆都如此叮嘱她?同时也在想,那个叫湛攸礼的究竟是何人?为何全府上下都对她讳莫如深?

……

因今年没有三十夜,所以宫中自二十八那日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淳于念身子一直不见大好,终日躺在床上,由赵欢陪着。之前淳于府上差了好几拨人来询问病情,都被他以皇后还未醒来打发回去了,现将醒了,他问她是否让家人前来探望。

“若是方便,就让二哥来吧。”

虽说没有与家中谁太亲厚,但淳于川于她而言,总好过其他。再则,就算赵欢没有在她面前拆穿她的身份,大家早已心照不宣了,她也就不再装得与张氏母女情深了。

赵欢笑了笑说好,“那朕先去太皇太后那儿看看,你先歇着。”

……

淳于川到宫中的时候已经过了晌午,兄妹俩先是君君臣臣一番,才坐下说话。碧云本在身旁伺候着的,都被她打发下去,唯独留下他们二人。

她看着二哥,开门见山道:“曦儿真的死了吗?”

他愣了一下,没想到她竟然已经知道了,“不管是真是假,总归是死了。”他平静道。

闻言,她心中方才了然,也觉得自己问的问题多余,“你这么说是在宽我的心吗?”不正面回答,只是告诉她一个结果,大概就是为了不让她觉得父亲狠毒吧?

“我希望你能理解。”

“我要怎么才算理解?是要谋害我的丈夫?还是眼睁睁看着淳于氏家破人亡?”她一脸沉痛地看着兄长,字字剜心。

淳于川没有办法回答她,这个命运从一开始便是注定了的,现如今更是无法选择。

“父亲的意思呢?希望我站在淳于氏这一边?”

淳于川叹了口气,“进宫时,父亲让我叮嘱你要好好保重身子,其他的无需多想。若是想青州的吃食,他差人给你送进来。”

“这是什么意思?收买我……”

“念儿!”他忍不住出声打断她,“父亲没有其他意思,送你进宫真的是迫不得已,你为何非要以最险恶的心去揣测他的作为?”

淳于川从没有凶过她,就连大声说话也没有过,这是第一次。

淳于念愣愣地看着他,眼泪潸然而下。他叹了口气,也觉得刚才的话重了,伸手擦掉她脸上的眼泪,柔声说:“当年送你离家,一是因你体弱,萧先生说青州有一好大夫;二则是因为当年宣帝病重,太子年幼,东成王伺机准备起复,父亲作为太子的从龙之臣,一旦东成王事成,淳于一族安有完卵?”

“所以,才将我送走?不给淳于氏留个后?”

“我当年扮作侍童,跟随萧先生到范阳,明帝登基后才回的京城。念儿,我并非为父亲说好话,希望你站在淳于氏这一边,就算是这样,你一个弱女子又能如何?”

“可祖父从未提过……”

“萧先生当时恨透了父亲,更何况后来还要将你送进宫中。”他长长叹了一口气,“皇帝收了父亲的兵权,算是夺得了一部分权利,可是想撼动淳于氏这棵大树也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念儿,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做傻事。”

若她想不开自尽,到时究竟是赵欢问罪淳于氏,还是淳于嘉恼羞成怒不再隐忍,都不一定。

“就不能都好?”

闻言,淳于川笑了起来,伸手撩开她额前的头发,“傻瓜。”

……

淳于念本想留他用了晚膳再走,但是宫中规矩,酉时下钥,除巡逻的侍卫,不能留男子在宫中。淳于川只好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送了她一对白玉镯子,说是暖玉打造的,佩戴于身便能生温,适合她这种体虚的人。

她笑着说:“那是否能当手炉了。”

淳于川也笑,“不管真假,咱们也图个吉利。”

“嫂嫂也有吗?”

淳于川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问:“她用不着。”

她哦了一声,“二哥不觉得我与嫂嫂相貌相似?”

淳于川眉头皱得更深了,这人在家时也不见她与妻子多亲厚,反而还疏远得很,这时怎么就对她这么上心?

“你像你生母。”

淳于念因兄长这句话想了许久,像生母?不对啊,生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