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蹴鞠(2 / 2)

加入书签

李喜儿占着权势,贪赃枉法,欺男霸女,那是家常便饭。

除此之外,李喜儿最喜炫耀的一点,便是自己会玩!

你宗室之人,出身高贵?

没事,李大爷会玩!

你巨富之家,收藏无数?

没事,李大爷会玩!

你耕读传家,世代大儒?

李大爷会玩!

李喜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有权、有钱,还有一帮子浪荡子弟整日跟在身边阿谀奉承。斗鸡,走狗,博戏,蹴鞠,李大爷都是玩的溜溜的。

完颜康起了推广蹴鞠的心思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喜儿此人。

之前完颜洪烈带了完颜康去李喜儿府中赴宴,两人也算是有了些许交情。这番完颜康便直接上门,找上李喜儿,说要跟李喜儿的蹴鞠队伍比赛一场。

李喜儿听明来意,笑问道:“康哥儿,我李喜儿的蹴鞠队,在中都可是未逢敌手,康哥儿你手下的队伍,可堪一战?”

完颜康笑眯眯的说道:“舅爷爷,若是按宋人的规矩呢,我的这些手下,肯定不是你的对手。但在我看来,宋人玩的蹴鞠,都太过娘娘腔了,哪能体现出我北地男儿的勇武之气。我思来想去,想出了个新的踢法,不知舅爷爷可愿一试!”

李喜儿听说有新鲜玩法,顿时大感兴趣,便让完颜康速速道来。

此时蹴鞠规则,都是按宋朝的规矩来踢的,与后世的足球规则差异巨大。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比赛双方分开站立,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数次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胜者有赏,负方受罚。

这样的比赛方式,其实完全没什么对抗性,更多的只是比拼球员颠球水平和最后队长的射门准度。

宋金之间曾派队伍互相较量过几次,金国派出的是李喜儿的队伍。但整个金国能踢的蹴鞠队伍,还没有一个临安城的多。

不消说,结果当然是李喜儿大败输亏。

完颜康说宋国的规矩是娘娘腔,正对了李喜儿的胃口,他听了完颜康说出的蹴鞠新规后,更是拍案叫绝,恨不得立刻下场开波。

完颜康所谓想出来的新规矩,不过是按着后世的足球规矩照搬而来。

队分两边,各设球门一座,各有一名守门员,以进球多少定胜负。

确立红黄牌制度,黄牌警告,红牌便要罚下一名队员,若是一方被罚下三人,便直接告负。考虑到这个年代的武力程度,完颜康在犯规方面还加了一条,不管何种程度的犯规,同一人一场比赛累计三次犯规,必须给一次黄牌警告。

因为考虑场地和观众问题,完颜康没有照搬十一人比赛的人数和场地规模,而是设置以七人为标准局,以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场地为标准场地。

余下种种,便不细说。

完颜康说完整套规则后,已是有些口干舌燥,端起茶杯便狠狠的喝了两口。

李喜儿看着完颜康,双目放光,他拉着完颜康的手道:“康哥儿,你真是个天才!”

完颜康谦虚的笑道:“不敢当,舅爷爷谬赞了。”

李喜儿猛的一拍桌子,大声叫道:“这满朝文武,我李喜儿谁都不服,今日之后,我就服你康哥儿一人,你再莫叫我舅爷爷,以后我俩兄弟相称便是!”

完颜康不觉瞠目结舌,两人若是论起辈分,李喜儿比他长了两辈,若是互称兄弟,自己岂不是辈分在父王之上了,这哪里能行。

完颜康连连摆手。

李喜儿是个诨人,一看完颜康摆手,一把过去揽住完颜康的肩头,狠狠的道:“康哥儿,你若是不愿,便是看不起我!”

完颜康被李喜儿一把揽住,尴尬无比,他要是想推开,那是轻而易举之事。但看李喜儿这一副誓不罢休的模样,便只能先应下。

完颜康苦着脸道:“大哥,咱们先可得说好了,你我兄弟,只能私下相称,若是有什么闲言碎语传了出去,弟弟我可是不认的!”

李喜儿拍着胸脯,哈哈大笑:“兄弟,这个大哥我自然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