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朝会,确定科举制度(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那些参加考核的人,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且见识浅薄,说话没有分寸,这些人怎么能入朝为官呢,这不是丢我大夏的脸面吗?”

冯西尧刚说完,下方很多官员就一起躬身道:“还请陛下三思啊!”

夏仁不语,他知道冯西尧的意思,就是不能让寒门子弟出头,官员必须要从他们世家子弟当中选出。

可是夏仁如今打击的就是世家,怎么会轻易放弃。

想到这里,夏仁就微微看了一眼荀彧。

荀彧顿时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微臣也有话说。”

“荀爱卿有什么事,说。”

下官百官也安静了下来,荀彧他们不熟,只知道是夏仁新提拔的内阁大臣,不像刘伯温,经常怼他们世家,这次倒要看看他怎么说。

荀彧微微躬身,开口道:“回陛下,丞相说的这个科举制度可行是可行,但是因为这个制度以前从未有过,所以充满了未知,也有可能像冯大人说的那样,万一招收的人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人呢?”

“所以微臣想了一下,陛下何不将这个制度在一个地方先试行一下,如果可行的话,在进行推广,如果不可行的话,那就及时制止,这样也不会对我大夏造成太大损失。”

夏仁听完点点头,面带笑意道:“这个方法倒是不错。”

说完,看向百官,询问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百官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看向前方的冯西尧,夏仁也将目光投向冯西尧。

冯西尧沉默了一会,然后开口道:“荀大人此言有理,可以先行在一个地方试验一下,不知陛下选中何地?”

夏仁看向荀彧,问道:“荀爱卿,既然这个方法是你提出来的,你可有适合的地方?”

荀彧笑道:“微臣感觉司州不错,司州人口众多,虽然比不上中夏州,但也是排在我大夏前列的,说不定可以招收不少人才。”

说完,看了一眼冯西尧,又说道:“而且司州还有定西侯在,相信不会出乱子的。”

荀彧刚说完,冯西尧就沉声道:“回陛下,荀大人所说微臣不同意,司州正是因为人口众多,发展繁荣,所以才不能作为试验州,微臣建议陛下找一个比较偏僻的州,这样才不会对我大夏造成太大损害。”

夏仁听完点点头,思考了一会,然后开口道:“那就将这个制度先在东海州实行吧。”

说完,不等百官开口,夏仁又问道:“诸位爱卿可还还有什么要汇报的?”

冯西尧一句话刚到嘴边,只好咽了下去,他本想让夏仁换个地方的,结果想了半天,还真没找到比东海州适合的地方。

其余地方都有世家存在,如果这个制度在那边实行,肯定会对当地世家造成大量影响,那么提出这个建议的冯西尧可能就要遭受非议了。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房玄龄站了出来,对着夏仁躬身道。

下面百官一脸迷惑,今天这是怎么了,三位内阁大臣居然都出来发声了,以前只有刘伯温一人的,如今却是三人一起,这让这些世家子弟心中微微警惕起来。

“陛下,微臣这几天随着丞相一起翻阅各地卷宗,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哦?房爱卿也发现了问题了吗?快快说来。”

房玄龄正色道:“陛下,微臣这几天翻阅了很多地方的卷宗,发现了每年税收的时候,有些地方的税后居然一年比一年低,这个在微臣看来很不正常,税收应该每年会增长才是,最起码也是不变,怎么会逐年降低呢。”

“如果是当地官员发展不利,导致百姓吃不上饭,交不起税就算了,可是微臣查过,那些地方发展还是正常的,并且也没发生过灾难,所以微臣心生疑惑,苦思冥想之后,终于得出了结论。”

“就是我朝的税收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很多百姓都交不上税,并且来年还要补交,所以才导致这些百姓常年都被税收压身,一年交的比一年低,因为他还要还上一年欠缺的税。”

夏仁听完,皱眉道:“朕上位以来,就立誓要让我大夏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房爱卿,你可有办法解决?”

房玄龄点点头,开口道:“陛下,微臣也和丞相一样,重新制定了一套制度,不过不是新创的,而是在我大夏的税收制度上进行改良的,还想请陛下审查。”

夏仁笑道:“房爱卿果然没让朕失望,朕就知道你有办法,什么制度,说来听听,朕和诸位大臣一定会仔细审核的。”

房玄龄微微点头,然后就开始将新的税收制度讲了出来。

PS:今天贼忙,到现在还在加班,这章还是存稿,今天可能就两章了,另一章下班之后发,可能比较晚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