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借条、战略家(2 / 2)

加入书签

秦笛虽然对此人有好感,但很少跟对方接触。

此时的张锦江,也有60岁了,跟秦汉承的年纪差不多。

他为青白党做出极大的贡献,也为民国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比如说修铁路,修电站等等,他虽然是大资本家,但却有不错的名声。

但是自从前两年,清先生送走了陈宛如之后,就和张锦江渐行渐远。

张锦江心灰意冷,辞去建设委员会的职务,几乎相当于退休老人。

秦笛受张乃景的邀请,前来与张锦江见面,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这位大佬,为什么要见我?”

当他进入张公馆的时候,才发现客厅里除了身穿长袍的张锦江以外,还有一位身穿西服的长者,这位长者眉毛有些淡,面容清癯,颌下胡须刮得干干净净,神情显得颇为严肃,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秦笛对张锦江行礼:“小侄见过伯父。请问这位老先生是?”

张锦江微笑着道:“你来得正好,这位是蒋百里先生!”

秦笛倒吸一口冷气,道:“原来是蒋老先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

蒋百里瞄他一眼,淡淡地道:“花里胡哨的捧人话,就别说了。你又不是军人,哪里见过我呢?又从何处听说我的名字?”

秦笛笑道:“有人说,民国有三个半军事家,蒋老先生您排在第一位。”

“喔?哪三个半军事家?”

“嘿嘿,那都是小报上胡说八道。其实在我看来,只有您才是战略家。”

秦笛一面说着话,一边从脑子里抽取关于蒋百里的记载。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他的祖父蒋光煦是藏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贮书10万册。他的父亲蒋学烺,因生下来缺左臂,蒋光煦不喜欢他,送他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浙江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她是贤妻良母,又通文墨,成为蒋百里的启蒙老师。

蒋百里13岁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出家人不能归族,其父未得到遗产,家庭生活困苦。

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

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对他母亲说:“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愿教百里读书,不收‘束脩’。”

1898年,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

1901年,方县令、林知府、陈监院3人共同出资,送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三期毕业班毕业,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此后,蒋百里又留学德国。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

他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亲自去西部地区考察,认为重庆、昆明这些三线地区乃是抗战的大后方,他编著的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在这部千钧之作的扉页上,他写下了这样的字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蒋百里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他的论述跟有相合之处,但是出版于1937年,比早了一年。

所以,要说民国最伟大的战略家,这位蒋老先生必居其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