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帝王怒白衣囚服幸平安(1 / 2)

加入书签

早些时日苏应之曾因苏应蓉一事在上朝的时候面奏皇上,可幼帝拿不定主意,此事被摄政王压下,随之接连有朝臣以“案件尚未定性”为借口将苏应之的上奏打了回去。

苏应之去找陌染无果,遂只能进宫面见圣上,他特意等在皇帝寝宫外,候在殿外的公公已经进去通禀过两次,原因皆是皇帝在处理政事。

眼见乌云密布,开始电闪雷鸣,幼帝心软还是将他宣进殿中。

还未等上首的男子开口询问,苏应之“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还请皇上开恩!”

嘹亮的声音传过偌大的宫殿,幼帝唐暄和叹了口气,“爱卿,这件事情朕不是早就回答过你,案子结束就会将苏府小姐放出来。”

苏应之当然知道这是没有实权的幼帝一再推脱,此事已经拖了将近半个月,瞧着摄政王的态度定是不会轻易放过苏应蓉,思来想后苏应之只好再来求皇上一趟,他暗暗叹息,苏府子嗣本就不多,他不想将唯一一个女儿也赔进去。

他双手平举高过头顶,又是重重一磕,“皇上,小女并非是那般心狠手辣之人,全怪那叶氏利用小女应蓉啊。”

眼下情况叶茴注定是难逃一死,若想救出苏应蓉也只得这样了。

此时殿中无其他人在,唐暄和没有可以依仗的大臣,连平日出主意的元太后也不在,一时他不知该如何应付眼下情况。

“皇上,先帝曾应允过老臣一事,不知可还算数?”

“爱卿请说。”

“老臣荣幸曾救过先帝一命,先帝为报答应允过老臣,若干年后臣若有女儿,可以将她送入宫中,赐她贵妃的荣誉......”

年轻的帝王面上有些愠怒,他蹙着眉厉声呵斥,“放肆!苏丞相如今是在拿朕的父皇要挟朕吗?”

苏应之又恭敬一揖,连道不敢,“皇上,臣只是在斗胆提醒皇上,这天下是唐姓的,并非江.氏,亦不是姓元!”

唐暄和将案几上的茶盏重重扔下,落在苏应之面前碎个彻底,“你好大胆子,你这是在告诉朕,朕不作为,要轮到其他人来干预北瀚的朝政吗!”

“臣不敢如此说,臣知道皇上是北瀚当今唯一的王,可流言四起,您又要如何堵住坊间众人的口舌呢。”

帝王怒,死死瞪着殿中的男子,纵然他怒火中烧,可殿下的男子确然说的不错,坊间的流言蜚语他并不是不在意,一心只睁一只眼闭只眼,这是头一次有大臣将这话放到明面,公然驳他的面子。

苏应之深知,皇帝年幼可心气极高,从古至今没有哪位帝王敢承认自己中庸无能,良久,果然如他所想,皇帝把殿外候着的李公公宣了进来。

自先帝在位以来李公公一直辅佐帝王担任太监总管一职,唐暄和问他,“父皇可曾应允过苏丞相,其女儿可以入宫为妃赐四宫之首?”

李公公朝上首一揖,“却有此事,当年宫变之时,苏丞相冒死救出先帝,先帝便当着朝臣的面应允给苏丞相。”

唐暄和目光落到苏应之身上,半晌摆摆手“罢了,既然如此,朕便答应你,苏大小姐可以接回家了,至于封妃一事,朕也允她可以参加半年后的选秀,贵妃毕竟是‘四宫之首’不可轻易赐予。”

苏应之欣喜,又向上首叩拜,“臣谢皇上体谅,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应之接苏应蓉回家,马车后跟着苏府侍卫,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大理寺穿城而过驶回苏府。

刚听闻消息的刘莹便匆匆跑进内院,彼时的陌染正在纠结着一局死棋,被她这么一叫嚷,思绪全部打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